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养殖泰国虾的一些喂养问题,以及虾种放养的几个小点,关于养殖泰国虾的稻田,面积最好是不要太大,一般以2-5亩为好。稻田的养殖工程可采用回形沟式、虾函式或宽沟式。经过15~20天的水质培养,稻田禾苗转青后,即可进行虾种放养。若按每亩稻田产30-50kg商品虾计算,每亩稻田可放养-尾虾种。
喂养管理,稻田养殖泰国虾的喂养管理包括水质管理、饵料投喂、日常管理。
一、水质管理
泰国虾不耐低氧,如果水体缺氧,则容易浮头。因此在喂养期间,要加强稻田的水质管理,保持一定的水位。因为田里的阳光照射的比较强,稻田的生态环境较好,稻田内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一般能达到每升3毫克以上,不会对泰国虾有不好的影响。所以,稻田养殖泰国虾的水质管理,最为重要的是注意对稻田水的温度的调节。因为稻田的水位较浅,受光照的影响,水的温度变化较大,有时甚至变化剧烈,而泰国虾对水的温度的变化又比较敏感,其适温范围是18-32℃,最适水的温度为25-30℃。
当水的温度低于18℃时,泰国虾活动减弱;水的温度16-17℃时,则反应迟钝;水的温度在14℃以下时,持续一段时间泰国虾就会被冻死;若高于38℃时,又会被熟死。因此,要特别注意调节稻田的水的温度。特别是在7-9月份期间,稻田的水的温度一般较高,最高水的温度有时会达到39~40℃,这样的水的温度对泰国虾的生长极为不利。调节水的温度的主要方法是,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保持微流水状态,以此将稻田水的温度控制在32℃以下。加水时要注意水源清洁,水质清新,不含有毒药物。
喂养期间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除田里必须晒田外,稻田的水位应长期保持在10~15厘米之间,以利于泰国虾正常的摄食与生长。
在虾种放养1个月后,或当泰国虾的体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可放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白链、花鲑鱼种,让它们吃掉稻田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调节水质,净化水体。一般每亩稻田可放养体重为-克的花鲢鱼种20-30尾,体重为50-克的白鲢鱼种10~20尾。在养虾稻田中混养鱼类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绝对禁止放养肉食性鱼类,以免它们吞食虾种;二是不要过早放养鱼种,以免鱼种和虾种争食浮游动物。
为了调节水质,在虾种放养1个月以后,可每月在稻田中使用1次生石灰。每次每亩用5-8kg生石灰兑水后全田泼洒,使稻田的水质呈微碱性。同时,生石灰还能增加稻田水体中的钙质,对泰国虾的脱壳生长十分有利。对水质偏酸性的稻田,应适当增加生石灰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二、饵料投喂
充足的饵料和均衡的营养是泰国虾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稻田中虽然拥有大量的饵料生物,但对密度较大的养殖生产来说,稻田的天然饵料生物远远不能满足养殖泰国虾生产的需要,因而必须投喂一些人工饵料。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饵料投喂,才能保证泰国虾在稻田中良好地发育和生长
1.摄食行为
泰国虾的摄食行为及摄食方式与鱼类不同,它是靠嗅觉和触觉寻觅食物的。觅食时,其触须上的纤毛极力地摆动。
找到食物后,即以第一和第二对步足抓住食物,然后送入口中。当把食物吃入口中后,再去抓另一块食物。
泰国虾虽然属于杂食性甲壳动物,但它对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求高,特别喜欢摄食鱼肉、螺肉、蚬肉、蚯蚓以及其他动物的碎肉。在稻田养殖过程中,如果能经常地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既能加快泰国虾的生长速度,也可以避免因动物性蛋白不足而造成泰国虾互相残食的现象发生。泰国虾不耐饥饿,当其饥饿时就会出现互相残食的现象。因此在喂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定时定量投喂饵料,保证让其吃饱。泰国虾主要在夜间摄食,所以应安排在傍晚投喂1次
泰国虾每7-10天脱壳1次,为更换甲壳,虾体需从饵料中获得足够的钙或几丁质;虾体代谢和生长发育与各种维生素含量也有很大关系。
根据泰国虾上述摄食行为及营养特点,喂养泰国虾时需合理投喂饵料,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2.饵料种类
目前,养殖泰国虾所用的饵料主要是由饲料厂加工生产的配合颗粒饵料,适当搭配一些鱼、贝类等动物性饵料。没有条件使用配合颗粒饵料的养虾户,可以搭配一些动物性饵料。
(1)配合颗粒饵料。饲料厂加工生产的泰国虾专用饵料,分幼虾、中虾、成虾3种规格,直径分别为1.5.2.2.3.0毫米,长度分别为0.5,1.2厘米。
(2)麸饼类饵料。如果没有泰国虾专用颗粒饵料供应的地方,可利用花生麸、豆饼喂养泰国虾。两者的粗蛋白含量都在40%以上,只是营养不全面,消化率差,有些不成颗粒散失水中,造成浪费。投喂时最好先将花生麸、豆饼粉碎为颗粒状,放一些20%~30%的小杂鱼、螺蚬肉等搅成的肉酱拌匀投喂。
(3)动物性饵料。泰国虾喜食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螺蚬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等。但均应绞碎后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