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蚯蚓 > 蚯蚓的天敌 > 正文 > 正文

电蚯蚓致富商机您想多了捕舆者说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26 10:33:19
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开栏的话

舆,多也。全媒体时代,各类新闻资讯“横看成岭侧成峰”,舆论场中更是众说纷纭,需要用深一度的理性思考、另一面的多元观察、暖一分的人生感悟来拨开云雾、凝智聚力。

古有《捕蛇者说》,小寓言蕴含大道理,今看《捕舆者说》,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今日起推出专栏《捕舆者说》,放眼万千事象,情系自然资源,捕捉舆论热点,明辨是非曲直,探求蕴含规律,在轻松说理中邀您咀嚼、回味。

作者:焦思颖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能耐却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一道理不只适用于鲸鱼、大象等已纳入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同样适用于像蚯蚓这样看似毫不起眼的动物。

“只需轻轻一按,便可电出十几斤蚯蚓”“不限土地,秒出蚯蚓”“捉蚯蚓规整、不卡、不露”……在网购平台搜索“电蚯蚓机”“地龙仪”等关键词,一大批金属仪器便会映入眼帘。这些价格在元~元不等的电蚯蚓机,有的销量竟超过10万,成了被疯抢的“网红”产品。

近年来,由于本身的药用价值和巨大的经济利益,蚯蚓这一儿提时司空见惯的小虫竟成为人们争相捕捉的对象。因其富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蚯蚓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直接推动了电蚯蚓机这一“杀手”的热卖,也导致了野生蚯蚓数量的减少。

针对电蚯蚓机滥捕等问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曾于年对广东中山的3家电蚯蚓机生产企业提起公益诉讼,被称为我国电蚯蚓机第一案。审理可谓一波三折,好在一审、二审判决结果皆为:3家企业赔偿经济损失约万元,并在全国媒体上刊登道歉声明。

虽然法槌已落,但围绕此案的争议一直未停息。近日,相关争论再次甚嚣尘上,焦点集中在:蚯蚓并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商家该不该承担法律后果。

对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蚯蚓之于生态、之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作为“地球肠道”,蚯蚓是土壤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健康的蚯蚓种群可以充当大自然的“犁”,通过建造通道、培育底土并将其与有机残留物混合,为土壤生态系统积蓄能量。达尔文在其著作中曾写道:“世界上恐怕很少有像蚯蚓这样在世界历史中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动物了。”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对电蚯蚓机滥捕现象放任不管。倘若任滥捕滋长,不仅会使蚯蚓受到伤害,也将危及土壤中的其他生物,破坏整个土壤生态系统,进而影响农作物种植。要知道,土壤的积累是一个复杂且极其缓慢的过程,地球表面约2米厚的土壤需历经近10万年的漫长积累。土壤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在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常常反思工业文明,电蚯蚓机似乎再次让我们嗅到了技术的无情。虽然这其中夹杂着药用、食用等各种人类需求,但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界最讲究的就是“平衡”二字。面对这种近乎“灭绝式”的捕杀方式,我们至少该好好想想:野生动物的捕捉数量该如何管控?捕捉方式是否可以优化?如何有效保护蚯蚓等有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生态增殖?等等。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能耐却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一道理不只适用于鲸鱼、大象等已纳入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同样适用于像蚯蚓这样看似毫不起眼的动物。正如专家所言,我们不能等到物种濒危了才去保护。人类离不开健康有活力的土壤,而蚯蚓则是土壤的“健康卫士”。善待蚯蚓,善待土壤,这是我们应有的觉悟。

作者:焦思颖

新媒体编辑:陈平

初审:杜潇诣

审核:程秀娟车娜

审签:赵晓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cx/13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蚯蚓版权所有



    2025-05-22 星期四 10: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