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蚯蚓 > 蚯蚓的繁衍 > 正文 > 正文

各种虐,这部影片看得我好扎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2/25 3:06:13
白癜风能冶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又一部校园暴力和性侵电影,无奈、悲哀……不知道是不是校园暴力和性侵相关的影片和新闻看太多,我竟然很平静的看完了《蚯蚓》,一部女主因校园欺凌和性侵而自杀身亡的沉重电影。

影片不仅写的是校园暴力,实际上更是社会不公的映射。

NaverMovie观众评分高达9.40,是上半年最高的韩影。很显然,触动韩国观众的也是剧情本身——相对于韩国观众和网友,中国观众可能会打低它,因为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写实风格的它只是一部电影,较之而言,韩国观众更会觉得它就是身边的事,所以更容易随戏动情。

其实故事的题材并不新鲜,可以说是《别哭妈妈》和《韩公主》的结合体。

又是校园欺凌,受害的又是女生。

校园和社会就像广袤的大地,有些人贪婪沐浴着阳光,有些人蜷缩在阴暗的土壤,以忍耐对抗着出身,以阴冷复生着断肠。

蚯蚓如是。

《蚯蚓》中李子若(吴艺雪)比柳银雅(南宝拉)、韩公主(千禹熙)的遭遇更甚——除了强奸、轮奸、殴打、辱骂,她还多了一个很少涉及的敏感点:强迫卖淫。

不一样的是手段和方式,一样的是痛苦绝望。

绝望,要么让人疯狂,要么让人灭亡。

当常规的校园欺凌已让民众麻木,强奸则是对女生受害者最后的辱虐。

在这个一边高度开放、一边又极其保守的国家里,女孩子被性侵是不能轻易言说的,因为有一样东西比侵入更重要:颜面。

前段时间,韩国对强奸犯佩戴电子脚镣的事儿曾一度让咱们国人纷纷点赞。这个做法很好,但如果知道:个强奸犯,个受害者会选择沉默,最后只有10个坏人能被带上这种惩罚脚镣,点赞的手势会不会反过来?

不是因为韩国影视中性侵题材多产生的错觉,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UNODC(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报告中,韩国年度性侵犯案数量位居所统计的29个亚洲国家前列。

以年为例,韩国全国性侵案件——他们总共才不过多万人口,相对应其10万人性侵案率高达34.1,同等指标下的日本是7.6。

加上N多选择沉默、没法统计的呢?

想起来现实中年轰动全韩的京畿道水原奸杀案……

影视对于性侵案的呈现,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观看此类电影已然觉得揪心,而电影还比现实要欣慰一些:片中的受害者们往往敢于诉诸法律,但又写实般告诉世人:法律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是多么渺小。

当金钱如铜墙、权力如铁壁,死死挡住正义的道路,想要正义的人,要么就此咽下苦果,要么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正义。

正义的概念都是一样的,走上正义的道路却不一样——官方大路叫「法律审判」,民间小道叫「复仇报复」。

「复仇」在现实里意味着破釜沉舟,在电影里产生的是观影快感。

爱情电影中,两个历经波折的人最终走在了一起,是HappyEnd;犯罪电影里,作恶的人最终受到惩罚,姑且也算是HappyEnd吧。

毕竟,让恶人笑到最后,艺术上可以理解,但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

看到影片最后的人,大概都会记住那座岛的那条船、那四根鱼竿——那是揉捻蚯蚓的人的结局,也是这部电影终其心力打造的象征符号。

而那座岛叫江华岛,年前,被废黜的朝鲜之王光海君曾被流放到这里——时光泱泱,更迭着土地的模样;土地苍苍,总有邪恶在游荡。

《蚯蚓》

电影讲述了女主遭性侵和校园暴力后自杀,脑瘫父亲伸冤无门,孤身复仇的故事。

影片采用了倒叙的表现手法。

先交代结局,也就是女主自杀,然后再一步步引出其自杀的原因。

女主跳楼自杀,女主惨死前得最后一句话还萦绕在耳边:

“还不如一死百了”

然后再开始倒回几年前展开叙述,一点点换原装残酷的真相。之后无论任何画面,都觉得有种压抑感,她越快乐,就越悲惨。

影片的前几十分钟还是以温情为主,女主出身小县城,家境贫穷。

爸爸患有脑瘫,说话和行动都不是很利索。靠摆地摊卖内衣和丝袜为生。

虽然生活不易,但父女俩相依为命。

女主漂亮、孝顺、还考上首尔的贵族高中,在爸爸眼里,女主纯洁美好。

但他没想到之后会被人残忍践踏。

女主的噩梦就从上高中开始。

成绩好又漂亮的她,受到了班上女二为首的女生小团体的嫉妒和排挤。

富二代渣男看女主单纯,成功骗炮。

女主受不了女二对爸爸的侮辱,和对方打了起来。

但因为对方家里有权有势,女主被迫退学。

退学后,她给教育局写了一封请愿书。希望能替自己伸冤做主。

那群人担心自己会因此考不了大学。

于是,一伙人去了女主的家里,几个男孩轮奸了她,并拍成视频录下来。

以此威胁她撤回请愿书。

事情并没有就此打住,那些男孩不断找上她、羞辱她,把她当成泄欲的工具。

仗着自己的身家,威胁女主如果不顺从,就拿她爸爸开刀。

女二甚至带着自己的小团体,逼迫女主援交。

2个月后,女主精神崩溃,跳楼自杀,回到了片头的那一幕。

当爸爸看到了女主生前记录在日记里的一切遭遇,决定为女儿伸冤。

他去找校领导,校领导含糊其辞。

他去找公安局,警察说光靠日记本不能立案。

还说女主临死之前做了2个月援交,讥讽她本身就是不干不净的人。

讽刺的是当他走出警察局的时候,后面墙上写的标语是“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国家”。

既然司法无法秉持正义,爸爸决定自己复仇。

他用硫酸毁了女二一群人的容。

杀死了强奸自己女儿的那几个男孩。

一个善良的老实人,为了反击,为了复仇,向政府的不作为,向刽子手的昏庸无道抗议。

《蚯蚓》的前半段有多压抑,后半段父亲的复仇就有多畅快淋漓。

虽然后半段的“奇迹复仇”,让电影的逻辑上有了诸多的硬伤。

但这种极端的方式,说出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作恶的人付出代价是天经地义!

最后,父亲把犯罪的四个男生像鱼饵蚯蚓一样勾住抛进湖里。

以暴制暴并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但是当小人物被欺凌只能委曲求全时,又该拿什么来捍卫自身?

为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在故事情节设定和后期剪辑逻辑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从故事情节,到叙事手法,这部电影比不上素媛那些成功,但是却刻画的很真实且又残酷。仍然不能抵挡这部电影的震撼人心之处——对人性、对社会的无助呐喊和控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jg/6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蚯蚓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