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条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内蒙古一名初中生被9名学生殴打,伤势比较严重,医院。
其实对于这种新闻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九年义务教育加上高中大学,我们谁没有见过或者是经历过校园欺凌呢?小到打架收保护费,大到全班同学对某一个同学进行歧视侮辱,这种事情时时刻刻发生着。
去年在新东方发生过一起校园奸杀案,最近判决结果出来了,无期,已经是未成年人里面自重的刑罚了,却还是不够,远远不够。
担心直言会被删帖,我想婉转的给大家图解一部韩国的电影。
这部电影叫做《蚯蚓》,是韩国一部关于校园欺凌的电影,电影本身是有槽点,也有逻辑不严密的地方,但是不妨碍它表达出校园欺凌的可怕,和看完电影后人们对校园欺凌的深思。
电影是以倒叙的方式讲述的。
影片最开始的镜头是女主跳楼自杀。
尸检发现女子是援交女。
然后在倒回几年前展开叙述。影片的前几十分钟还是以温情为主,脑瘫父亲与女儿,相互扶持相互照顾。
女主是学习音乐的,父亲含辛茹苦的把她带大,女主的成绩也十分优秀。
直到女主考到了首尔的音乐学院,一切开始改变了。
悲剧源于首尔音乐学院是一个贵族学校,都是有钱人的子弟,而主在那里比较自卑,就谎称父亲是做服装生意(其实是摆地摊卖乳罩的)
女主当然不好意思提起,在一次聚会中称自己的父亲是做服装生意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举动,让她的暗恋对象,学校里的“白马王子”爱上了她。
“白马王子”把她约到小树林,直接开始做羞羞运动,被人发现,后来被嫉妒的女生深挖出她的家庭背景。
“白马王子”知道实情以后,拔diao无情,闯到了正在沉溺在恋爱中的幸福中的女主家,露出渣男的真面目。
还用烟头烫了女主。
事情还没有结束,嫉妒女依旧在班中传播女主的谣言,女主与其厮打起来,嫉妒女依靠家里的权势,使得学校开除了女主,女主的父亲跑到学校下跪,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形容一下女主的性格,用她自己的话说,没钱但是有脾气,注定在那个学校混不下去。可悲的是,硬气随着影片的进度条,一点点被磨完了。被开除后女主向教育部提交了请愿书,就是这一步,那她自己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班里同学得知这件事后,不旦没反省,反而整出了更为可怕的是阴谋。强行一群人进入女主家,轮奸拍下录像,威胁女主撤回请愿书。此刻女主的父亲还在集市摆摊,被这些所谓的有钱人雇人花钱在摊位购买物品来拖延父亲回家的时间,是啊,有钱人真会玩是吧。
女主在被侵害的时候一直大喊“爸爸,爸爸”可是却没有等来爸爸的帮助。
而后,这群人利用手中的录像开始逼迫女主做援交接客,不为钱,就为了摧毁一个人的自尊。最高峰是一周,接了20个客人,一次收费大概人民币这样。同班男同学往她身上撒尿,烫烟头,吐口水,各种不耻的行为,他们都做得出来。
女主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父亲,而是把这一切写在了日记里。为什么女主不选择逃走,因为她的父亲。父亲在首尔认识了新的朋友,摆摊没有被欺压,生活的很开心,所以注定她走不掉。
很遗憾,进度条过去了一大半,在女主身上发生的事情没有反转。身边没人可以帮助她,她也不想麻烦患有脑瘫的父亲。因为认命了,无力反抗了,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电影都是这样的,好人折磨了很久,坏人死的太快。于是就到了电影最开始的一幕。
父亲在女儿死后看到女儿的日志,方知这一切。找到学校,学校不理,当然了这是有权势的人天下,找到警局,警局以女主曾是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做援交为由,否定了女主,不愿意调查为其伸张正义。
当父亲求助警察无果后,从警察局走出来时,背后的标语写着“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国家”。多可怕。影片的最后,父亲选择了以暴制暴,往逼迫女主卖淫的女同学身上泼硫酸(真是下手太轻了)
把欺负女儿的男生们全都绑架起来。可笑的是,这时候这些曾经欺凌别人的人,竟然开始互相推诿责任,唯唯诺诺起来,想要用钱解决,女主的父亲一个一个结果了他们。画面血腥就不放图了。
对于“白马王子”,父亲另有安排,“白马王子”的解决映射了电影的名字《蚯蚓》,父亲把他像蚯蚓一样,用鱼钩穿透了舌头,抛进河里。
而父亲最终选择自杀,从女儿逝去的那一刻,父亲就注定了没办法独活于世。在自杀之前,父亲又回想起了从前那个快乐的女儿。
结局是很大快人心的。很多人在弹幕疑问说,一个脑瘫的父亲,走路都走不稳,怎么可以自己完成这个复仇。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结局就是我们观众想看到的。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剧情未免有点扯淡,而实事确是无比真实。唯一不同的是,现实的最后,没有一个复仇成功的父亲罢了。
曾经看过一条令我毛骨悚然的新闻,一名初中女生,因为和学校里的大姐大发生了口角,被大姐大骗到出租房内,找来五六个男同学实施XQ,最后虽然抓到了犯罪者,但是因为未成年,所以只能送到少管所,毁了一个女孩的一生,却不用受到任何惩罚。
这种新闻比比皆是。
校园欺凌有多严重呢?校园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校周边的社会有多黑暗,这个学校里的欺凌就有多严重。
人之初,性本恶,双手双脚赞同。人性本恶,没毛病,回想一下,小孩子其实吧,骨子里其实就是有种毁灭的欲望,喜欢弄坏玩具,欺负小动物,对小动物各种掐死,都是可以的。因为人的起初,骨子里的恶就是占据了上风。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像一个过滤的机制,到大学出来,就是完成了一个净化的过程,或者说到了18岁成年的时候吧,在学习这个过程,把身上的戾气洗涤掉,有了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开始有了道德意识。这里面的规则,也类似于优胜劣汰那样,正常人塑造成功,然后有一批人,还是坏的,就像,对好品质的感染免疫了。
愿所有的受害者,长大后夺得一部分权力,能保证自己孩子不重蹈自己覆辙。
愿所有的施暴者,长大后明白人生而平等,管好自己孩子,多行不义必自毙。
本文引用部分知乎内容
—END—
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投稿邮箱liuliming
peiwo.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