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一家很无聊,小蚯蚓想了想,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没过一会,蚯蚓爸爸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那么傻,切得那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弱弱地说:“……我……想踢足球……”(约我,约我,这么想不开呢?)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据说,蚯蚓的再生能力相当不可思议。这可是真的哦!蚯蚓是环节动物,而再生是环节动物最有趣的特征之一。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上述三种文娱活动的可能性。
小蚯蚓打羽毛球
危险指数:★★☆☆☆
还是有可能的!
蚯蚓的身体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外层是体壁,内层是消化管,两层之间是广阔的空腔。许多隔膜从头到尾将身体分隔成一个一个的环节。蚯蚓维持的器官贯穿全身,比如消化管、排泄器官肾管和后肾管、位于腹部的神经(分节的神经中枢)等,在断裂以后还能继续工作。蚯蚓的背部和腹部各有一条贯穿全身的血管,这两条血管由每个体节内部的毛细血管相连,独立形成简单的血液循环,当蚯蚓断裂时,每个体节内部的组织器官都能利用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不会坏死,这是保障断裂后存活与再生的重要条件。蚯蚓被切断以后,断面上会形成新的细胞,被切断的截面就长好了,不会失血、组织液也不会流失,微生物也就无法进入到身体里了。只要重新形成闭合的体腔,它们有可能存活下去。小蚯蚓切断自己打双打还是可能的。
蚯蚓妈妈打麻将
危险指数:★★★★☆
恐怕比较难。
从不同位置切断蚯蚓,每一段的存活能力也不一样。再生能力最强的是有头无尾的体段,接下来是无头无尾的体段,最弱的是无头有尾的体段,所以,蚯蚓妈妈打麻将,想让每一段都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难说了。
当然,所剩体段越长,再生能力越强,成活率越高,存活时间越长。神经系统保留得越完整,再生恢复的速度越快。蚯蚓再生出尾端的时间通常比头部短,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脑、生殖器官等重要的器官都集中在头部,所以再生头部的时间会比较长;而尾端只有消化管和肛门,消化管的长短并不会对于消化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多数蚯蚓选择尽快长出肛门,因而体节数会比断裂前少。
神奇的是,无头无尾蚯蚓体段的头部、尾部都可以再生(果酱紫啊)!但这样的个体,除非是年轻的、个体健康状况非常良好,才可能在断掉之后长出完整的个体,因为没有口腔,它将无法进食,很容易在再生过程中因为消耗过多能量而死去。
(字体很妖娆啊。)
蚯蚓爸爸踢足球
危险指数:已爆表
千万不要啊!
将蚯蚓从不同位置切断,每段的再生能力、成活率、成活时间都不同,从身体前到身体后再生能力逐渐降低,能够活下来的体节数取决于剩下的身体长度。所以,蚯蚓爸爸活下来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陆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
世界上的蚯蚓大概有余种,不同种类的再生能力也相差很大。常见的陆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又称钓鱼虫,再生能力就很差。所以如果你突发奇想,在后院挖上一条切开,多半就是赤裸裸的谋杀。用原产于欧洲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可行性更强,这或许和低等种类的再生能力比高等种类的强有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除了结构和生理的基础,蚯蚓再生还受到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25℃条件下的再生速度比20℃和30℃都快。对水生蚯蚓来说,氧气浓度也是影响再生和成活的重要因素,氧气浓度低时,再生会受到影响,但是当氧气浓度过高时,死亡率又会升高。只有遇到合适的氧气浓度,断掉的蚯蚓才能存活并再生。
所以,蚯蚓一家行事要谨慎呀!
果酱哼唧
果酱还听过一个笑话,一只蚯蚓饿了,吃了一颗黄豆,就变成蝌蚪啦!
嗯……能行么?
文章摘编自果壳网科学人
加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td/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