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蚯蚓 > 蚯蚓的习性 > 正文 > 正文

感染率曾高达70,科学家以身试吃,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5 19:55:09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蛔虫病,一种在世界各国感染率曾高达70%的寄生虫病,无数人因此病受到折磨。为了研究蛔虫,科学家们耗费了近百年的时间,才终于有所成果。而你绝对想不到的是,推动蛔虫研究最重要的手段竟然是——以身试吃!

曾经肆虐全国的蛔虫

如果把时间推回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基本上绝大多数人的粪便中都有一条条像蚯蚓一样的虫子,一般呈白色、粉色或者黄色,这就是蛔虫。

在那个时代,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几乎都避免不了蛔虫病的困扰。当时我国的经济没有如今这样发达,卫生条件更是比较差,各种迷信偏方盛行,这简直是蛔虫病滋生的最佳土壤。

我国的蛔虫病感染率曾一度高达44.59%,如果你把目光转向农村,那么你会发现一个更为惊恐的事实,那里的蛔虫病感染率甚至可以达到80%到90%。

蛔虫病给当年不少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它的可怕绝不仅仅在于给身体带来的病痛,更令人恐慌的是,当你吃下驱虫药物后,看到自己排出的粪便中那一条条蠕动的筷子一样长的虫子时,那种令人头皮发麻的冲击——这么恶心的虫子竟然一直在我的身体里。

然而,随着“宝塔糖”的出现和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各项卫生设施的逐步完善,蛔虫病似乎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如今你也很难见到有人得了蛔虫病。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几百年前,科学家为了研究蛔虫病,付出了多少代价。

蛔虫的研究史——“百年盛宴”

人们一开始是如何对蛔虫的认知是怎样的呢?答案是自然产生的。那时的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大都流于表面。很多患病的人发现自己的粪便中有蛔虫,知道这是从自己的身体里排泄出来的,却不知道蛔虫究竟是哪里来的。但人们看到腐烂的食物中经常会生出蛆虫,料想蛔虫的诞生也是差不多的原理,因此,这一“生命自发说”也一直广为流传,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直到18世纪初期,显微镜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显微镜的观察下,科学家们发现了蛔虫卵。蛔虫属于卵生!并非是从腐烂的食物中自行诞生。

但这一发现却并非是关于蛔虫研究的答案,而是关于蛔虫研究的一个新的开始,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蛔虫卵是哪里来的?通过什么方式进入到人体内的?又是如何排出的?为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蛔虫,也为了能够更好的医治让人们饱受折磨的蛔虫病,科学家们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蛔虫研究史——“百年盛宴”的大幕也自此揭开。

德国医生莫斯勒便是蛔虫研究中的一员。在经历了一系列对蛔虫的研究之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曾经有人在研究绦虫时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过实验,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反正就算感染了蛔虫病也不会致死。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打响了“科学家以身试吃蛔虫”的第一枪——他吞下了蛔虫卵。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吞下蛔虫卵后,他的身体并没有任何异样,就仿佛蛔虫卵在他的体内消失无踪了一样。

这个结果令他感到诧异,但一次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他想到了当时人们对于蛔虫病的研究,相比于成人,孩子更容易感染蛔虫病,会不会是因为自己是成年人,所以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带着这样的疑问,莫斯勒做了一个违背人道的大胆的决定——用孩子进行实验。

他找来两个小孩,给他们吃下了少量的蛔虫卵。幸运的是,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这两个孩子同样没有患病的迹象。这更加让莫斯勒肯定了他的结论:蛔虫卵在人体内并不能直接发育。

莫斯勒的这一结论让无数科学家有了新的思路,假设这个结论是对的,那么有没有可能蛔虫和一些寄生虫一样,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发育呢?

什么是中间宿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水里有一种寄生虫,在水中孵化后变成第一期幼虫,然后会被水蚤吞食,在水蚤体内再变成第二期幼虫。水蚤在被鱼类吃下后,寄生虫就会在鱼类体内变成第三期幼虫,再来一种肉食动物吃掉鱼,那么寄生虫会在这种肉食动物体内变成成虫。在这个过程中间,寄生虫所寄生的动物就被称为中间宿主,如果没有中间宿主或者没有足够的中间宿主,那么寄生虫是无法发育的。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无数科学家又一次开始了关于蛔虫的实验,然而这一次的实验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有一部分科学家在进行实验后,并没有找到中间宿主,而有的科学家则是声称找到了中间宿主,是一种白色的蜈蚣,还有的科学家认为是啮齿类动物的口水感染了食物,从而让吃下这些食物的人患上了蛔虫病。虽然关于中间宿主的说法始终没有确定,但这些科学家却再一次证明了莫斯勒的蛔虫卵在人体内不能发育的结论。

就在科学家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时候,一位来自于意大利的医生乔瓦尼·格拉西又为这场争论加上了一笔。

乔瓦尼同样吃下了蛔虫卵,年他吞下了颗虫卵,在一个月后,他发现自己患上了蛔虫病并在粪便中发现了蛔虫。这也是第一次通过吃蛔虫卵证明了蛔虫在人体内可以发育的实验。

随后,又有科学家如法炮制,再一次吞下了蛔虫卵,甚至也残忍地寻找了小孩进行实验,只不过这一次他得到的结果和莫斯勒一致。

但就在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以为这次实验已经结束时,两个月后,他居然在小孩的粪便中发现了蛔虫卵。毫无疑问,蛔虫真的可以在人体内发育!

在年,日本的一位医生将“蛔虫盛宴”推向了“高潮”。以往科学家和医生的自体实验,尽管也吃下了蛔虫卵,但为了保证安全,大多都不会吃下太多。可这一次不同,为了保证自己一定可以感染蛔虫病,日本的这位医生直接吞下了颗蛔虫卵!

之后患病的日子可谓是极其惨烈,不光是粪便中有大量的蛔虫,甚至他在平时咳嗽的时候,从口中都能咳出蛔虫来。但为了实验,他还是忍着恶心将这些蛔虫收集起来。

整整50天的折磨,实验终于结束了,在这50天里,他总共在粪便中发现了条未成熟的蛔虫和大量的蛔虫卵。再一次证明了蛔虫在人体内可以发育,但并非所有的蛔虫都是受精卵。

蛔虫的人体之旅

如今,我们对于蛔虫已经足够了解,我们常用一句话来形容对我们极其了解的人“肚子里的蛔虫”,这就是因为蛔虫在我们的体内孵化后,并非一直待在一个地方,而是会在我们的身体内“旅行”,肠道、血管、肺部、气管……,可以说我们体内的蛔虫甚至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的身体。

但蛔虫的“旅行”也并非一帆风顺,只要稍有差错,蛔虫就会在“旅途”中暴毙。这也是一开始很多科学家即使吞下了少量蛔虫卵也没有患上疾病的原因。

现在的我们早已不为蛔虫病困扰,我们有着舒适的生活,各种食物也都经过相应的处理和检测,也有着保持卫生的条件,但曾经为了应对蛔虫病,有无数科学家“以身试吃”,冒着生命危险,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来为人类解决这场顽疾。

我国专治蛔虫病的“宝塔糖”的研发也曾经历过许多挫折。当时的我国刚刚解放,经济科技水平都算不上强大,但为了人民的安全,研制驱虫药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于是我国不得不求助苏联,在苏联的帮助下,“宝塔糖”诞生了。然而难题还不止这一个,“宝塔糖”的原料是一种来自北极圈的特有植物——蛔蒿,这就意味着“宝塔糖”成本十分高昂,价格下不来,人们负担不起,那应对全国性的传染病的初衷就成了笑话。

为了降低成本,我国引进了一些蛔蒿的种子开始种植。一共选择了四处,三处失败,幸好最后一处潍坊成功了,这才有了我们家喻户晓价格低廉的“宝塔糖”。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一切,但看似我们已经忘记了,尽管很多医生和新闻再三告诫,仍旧有“蛔虫减肥”这种危险而荒诞的事情,何其讽刺。

作者:九月授衣校稿:川川

参考资料

科学史上的“蛔虫宴”;教师博览;.06.01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xn/1164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蚯蚓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