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间,随着最后三个地级市完成环保督察反馈,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反馈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年7月19日,全省16个地级市被责令整改的企业共计家,处罚金额.83万,约谈党政干部人,问责人。
除此之外,山东各地市的环境改善成果、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进度、现存主要环保问题等内容得到一次全面、系统、详细的梳理,并向社会各界进行了公开;各地市市委、市政府应根据督察反馈意见,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报送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预计各地市的相关环保市场将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释放,毕竟,环保督察反馈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接下来还有“回头看”来检验各地市的整改成果,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将成为地方主政领导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考虑到主政一方的是“老环保”李干杰,这一点在近几年山东省的执行力度将更为严格。
以下是各地市环保督察反馈的主要内容:
1
淄博市
督察时间:
年4月8日至4月28日
环境改善成果:
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良好率59.6%,创下自年采用AQI标准评价空气质量以来的最好记录。全市7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6.76%和6.51%。省控以上断面21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要求的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目标。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家,稳步实施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1%。突出抓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生态水系建设。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在全省率先推出“全员环保”工作机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生态环保委员会,横向设立工业领域、建设领域、自然资源领域等12个领域专业委员会,推行“环保吹哨、部门报到”。率先建立公安、环保联动执法机制,打造“刑责治污”淄博模式。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差异化”管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的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办结件,阶段办结17件,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31家,罚款.7万元;约谈12人,问责7人。
主要环保问题:
1.燃煤机组关停整合工作推动不力,周村区瑞光热电3#机组、旭能热电3#、4#机组3台违规机组应淘汰未淘汰。
2.产能整合淘汰工作落实不到位,临淄区长志泵业、高青县丽阳新材料、沂源县盛源型材等9家企业,均存在应淘汰窑炉未淘汰问题。
3.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底数不清,抽查发现,仅淄博峰霞陶瓷等3家建陶企业,就有8台水煤浆炉、1台干燥塔、4条干燥窑未纳入《淄博市工业炉窑信息表》。淄博市纳入清单的条(台)炉窑中,有条(台)无立项或技改手续,有条(台)无规划手续,有80条(台)无土地手续。
4.柴油货车治理成效大打折扣。淄川区、临淄区普遍存在黑加油站点,督察组现场查获黑加油站点20个。淄博市多个区县的大型物流场、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现场内,存在使用已淘汰柴油货车改装的洒水车、工程车。临淄区寿济路两侧,存在多家车辆改装厂,将报废车辆翻新改装成洒水车等车型,公开销售。
5.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进展滞后。齐鲁石化VOCs治理不到位,存在部分储罐呼吸废气无治理设施或治理效率低,装卸区、储罐区等多处存在无组织废气排放浓度高等问题。
6.道路及工地扬尘管理不到位。抽查11个建筑工地,均未达到六个“%”要求,扬尘抑尘措施不到位,喷淋降尘设施形同虚设。高青县北环路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小清河复航工程及临淄区乙烯南路、公泉路,金岭镇驻地纬六路、兴边路,经开区建陶工业园等扬尘严重。华联矿业尾矿库坝外坡无植被,坝体表层洒水不及时,存在扬尘污染。中铝山东矿业公司赤泥堆进出车辆运输扬尘控制措施不到位。
7.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不力。高青县北环路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小清河复航工程现场和张店区新东村保利城施工现场,仍使用未登记备案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内的淄博新华正大公司和上海路均有超标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经济开发区原腾岳陶瓷厂、澳丰陶瓷等企业防尘抑尘设施不健全,无组织排放严重。
8.齐鲁化学工业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园区部分化工废水通过城镇污水管网排往临淄区城市污水处理厂,途中管网溢流、地表水倒灌等问题较多。
9.城镇污水管网溢流问题突出,截至年底,淄博市仍有雨污合流管道48.49公里,未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老旧小区个。周村区污水管网在月河设置溢流口;临淄区污水管网在运粮河设置溢流口。
1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遗留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能力欠缺,大量污泥依靠外地企业处理,贮存、转移、处置过程管理混乱,污染治理变成污染搬家。
11.固废危废填埋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督察期间,对群众举报部分信访件进行现场挖掘,发现填埋场所5处。部分化工企业固废管理不规范。东佳集团工业固废填埋场填埋不规范。
12.矿山非法开采问题突出,沂源县、淄川区、博山区等长期存在非法开采行为,违规成本过低,屡禁不止。
13.建筑垃圾消纳场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淄博市上报的14处已建成投用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均不符合有关标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企业上马把控不严,设计处理能力远超建筑垃圾产生量,部分企业以加工石子为主,不符合相关要求。
1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不足。全市推广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缺乏有效手段,有机肥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使用上比例偏低,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步伐不快,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推进不力。
15.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对养殖污染监管不严格,污染问题严重。
16.中水回用工作滞后。淄博市对中水回用工作重视不够,回用率低。淄博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再生水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景观生态用水原则上应全部使用再生水,但《淄博市中心城区生态水系用水方案》又计划每年调用萌山水库万方、黄河或长江客水万方作为中心城区景观生态用水。
17.环境监管仍存在较多漏洞,个别企业存在偷排、偷埋现象。桓台县中科天泽偷排废水,该公司厂内和厂外东侧、南侧均受到倾倒的酸性污水污染。齐鲁化工园区新山环保从年以来,每年将约22万立方米化工废水直接通过城镇污水管网排往齐城污水处理厂。
18.机动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混乱。随机抽查7个区县24家企业,13家未建设或未规范建设危险废物贮存间,20家未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相关要求,3家无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存在废机油污染地块、危险废物与其它杂物混存、危险废物分类不明确、台账不详细、转移不及时、标识不规范等问题。
19.河湖长制落实力度不够。各级河湖长、河管员巡河不及时、不认真、不到位。年全市各级河湖长、河管员有效巡查任务完成率不高。和年,上级部门反馈及电话投诉属实问题共30个,各级河湖长、河管员巡河均未发现。
2
枣庄市
督察时间:
年4月9日至4月29日
环境改善成果:
枣庄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制度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专班制度,深入实施“四减四增”,“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4%。关闭矿井13处、退出煤炭产能万吨,全市集中式光伏、风能、生物质、余热余能发电规模占比提高到16.6%。全市铁路专用线年运输大宗货物余万吨,年新增出租车及公交车使用新能源比例均达到%。
年全市PM2.5、PM10浓度较年分别改善38%、41.5%;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3.4%;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9天。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6个国控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水体比率达到%。境内涉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全部完成.67亩的退渔任务,3个矿业权完成去产能关闭和缩界验收。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开展市级生态环保督导,压实区(市)、部门责任,动态抽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强化“行刑衔接”,立案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余人。完善环保热线、市长热线受理和专班化处置化解机制,实现了环境信访积案清零。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问题件,已完全办结件,阶段性办结35件。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31家,罚款.1万元;立案侦查2件,拘留3人,约谈4人,问责16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枣庄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年)》中明确要求,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但有的部门(单位)未制定落实方案。
2.山体保护和修复不力。《枣庄市山体保护条例》出台三年多时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尚未按照条例要求编制完成山体保护专项规划,机构改革后枣庄市也未及时建立山体保护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制度;薛城区等区(市)未按照条例要求对一、二级保护山体设立永久性界桩或者其他边界标识。峄城区榴园镇蛟山矿山为“三区两线”内的废弃矿山,但督察发现,蛟山矿山南部区域既不在新设采矿区范围内,也未按照前期制定的修复方案完成修复治理。
3.部分督察整改任务落实不彻底。枣庄市共有家土地、规划手续不全的化工企业,截至督察进驻,已有44家企业补齐了有关手续,59家企业已退出或转产,7家企业正在推进关闭退出,11家企业正在停产补办手续。督察组对正在停产补办手续的企业进行抽查,发现滕州市科诚化工有限公司、枣庄市东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未执行停产整改要求,直到年3月仍在生产。
4.结构调整工作不深入。枣庄市建材行业水泥熟料产能近万吨,砂石骨料产能约万吨,化工产业以煤化工为主,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传统高能耗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5%,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占全市总能耗的71.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型清洁能源占比不足20%,主要用煤领域装备技术水平偏低,煤炭清洁综合利用水平不高。采用铁路方式运输煤炭、焦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推进力度不足,华电国际十里泉电厂铁路专线已于年建设完成,但一直未启用。
5.扬尘污染管控乏力。年枣庄市PM2.5年均值列全省倒数第一,PM10年均值列全省倒数第二。督察组抽查薛城区汇众中梁国宾府、高新区盈园中学等10余处建筑工地,发现枣庄市建筑工地管理粗放,普遍存在“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未有效落实等问题。道路运输扬尘污染管控不力,特别是国道和枣台路,物料抛撒遗漏问题突出,扬尘污染严重。企业扬尘治理措施不到位。枣庄市益民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破碎工序无粉尘收集、处理设施。滕州新奥能源物流港有限公司露天堆存大量粉煤、枣庄南郊热电有限公司露天堆放废渣,扬尘污染严重。
6.VOCS治理存在薄弱环节。枣庄市共有重点涉VOCS企业多家,涉及建筑材料、木材家具等多个行业。山亭区金檀木业有限公司执行枣庄市年度夏秋季错峰生产要求搞变通。高新区山东桥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VOCS收集、治理效果较差,未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滕州市东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热熔车间生产过程中治污设施未同步运行;枣庄市航标石英石科技有限公司固化车间异味较重,混料过程树脂桶未完全密闭。山亭区士民加油站和粮通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长期运转不正常。
7.固体废物非法填埋、违规堆放问题突出。督察期间,在山亭区冯卯镇新发现的危废填埋点共清运出余吨危险废物。峄城区榴园镇褚庄村西堆放约4万立方米的固体废物,固废类别杂乱。污泥处置能力不足。枣庄市八一热电厂承接多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因处置不及时,导致厂区内大量污泥积存。枣庄北控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枣庄新城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企业厂区内堆存大量污泥,不符合污泥贮存规范要求,环境污染隐患较大。
8.“散乱污”排查整治不到位。枣庄市“散乱污”企业仍大量存在,个别已经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存在20多家小塑料加工厂和电缆加工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山亭区冯卯镇存在大量废塑料加工作坊,未取得有关手续,塑料清洗、粉碎等生产过程未采取任何防污、治污措施。
9.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不力。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将年底已淘汰的余辆柴油货车纳入年淘汰柴油货车任务范围,不符合相关要求。薛城区汇众中梁国宾府施工工地、东谷山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工地无牌、非法改装柴油货车众多。山东弘朝机电有限公司、山东海之杰纺织有限公司存在多台叉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喷码登记。
10.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存在明显短板。枣庄市4个化工园区均不同程度存在产业定位不清晰、空间分布不均衡、建设管理规范标准不高等问题,企业污水“一企一管”,污水分质处理,中水回用,集中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滕州经济开发区、薛城经济开发区等未编制环境风险防范与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1.南四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突出,河长制流于形式。枣庄市河长制考核直接照搬省河长办考核结果,无自主考核内容。各级河湖长巡河不及时、不到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个别河段河长甚至对河道内水质黑臭和垃圾堆存现象熟视无睹。
12.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突出。枣庄市及各区(市)城市建成区雨污混流、管网错接、以河代管近公里,老旧小区污水直排现象时有发生。北辛干渠污水管网未接入主管网、峄城沙河沿河污水管网破损、沉降、断裂,雨水管网交叉混排、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部分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台儿庄区涧头集镇污水处理厂年底建成,但始终未运行。
13.黑臭水体问题依然存在。薛城区和高新区交界处的小清河(天安步行街—天山路桥段),截污控源不到位,雨污管网改造不彻底,导致小清河返臭返黑。薛城区陶庄镇西桂园社区东侧水渠,河面垃圾淤积,污水横流。
3
烟台市
督察时间:
年4月8日至4月28日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烟台市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和重点督查内容。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烟台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烟台市海岸带保护条例》,每年组织生态环保重点工作视察和执法检查,凝聚了生态环境治理合力。
制定《烟台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和《烟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规定,将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约束性指标,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保相关责任。认真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环境改善成果:
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连续三年达国家二级标准。重点河流市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66.7%,城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套子湾被评为全国三大“美丽海湾”建设优秀案例之一。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中国最美森林”。长岛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问题个,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64家,罚款.42万元;约谈40人,问责14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年第一季度,烟台市PM10、PM2.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三项指标改善幅度全省排名倒数第一。
2.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扬尘监管抓得不紧。
3.烟台西港疏港大道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严重;
4.开发区万华化学集团东区项目扬尘污染问题出现反弹。
5.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对秸秆禁烧工作不认领、不监管,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落实不到位,秋冬季秸秆焚烧现象呈多发态势。仅年12月,卫星遥感就监测到烟台市秸秆焚烧着火点16处,累计过火面积余亩。
6.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期疏于监管,矿产资源私挖盗采问题突出。
7.莱阳市王庭膨润土矿区多次违法开采。
8.莱山区非法采砂、采石问题长期存在,整治部署严重滞后。矿山修复历史欠账较多,修复进展缓慢。
9.烟台市水利局在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还有疏漏,地下水超采、盗采现象时有发生。
10.烟台市商务局作为成品油监管牵头部门,工作部署不到位、任务分工不明确,企业自备油罐成为监管盲区。督察组在牟平区、芝罘区、福山区、蓬莱区发现无手续自备油罐19个。
11.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工作检查不及时、指导不到位。
12.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矿权退出、矿山治理等问题整改落实不力,龙口市有6宗、招远市有7宗矿权变更或注销申请未取得批复,保护区内仍有部分地面构筑物未拆除。栖霞市富山石子厂山体修复后又被周边企业盗采,治理成果遭到破坏。
13.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对垃圾处置工作盯得不牢,莱州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应于年12月建成,但截至督察时仍未投入使用。
14.烟台市有多处渔船集中停泊的自然港湾未纳入渔港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未制定整治方案。烟台东耀水产有限公司非法养殖问题整改推进缓慢,年10月省海洋专项督察指出问题后,地方仍未制定整改方案,直至本次督察进驻时才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
15.入海河流、近岸海域和岸滩垃圾堆存问题仍多有发生,海洋垃圾防治工作仍未形成常态化机制。
16.部分商港环境管理不到位,蓬莱蔚阳栾家口港矿土、煤炭堆场大面积裸露;山东朱旺港务有限公司散货堆场物料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建设污水处理站。
17.招远市界河入海口底泥重金属治理未覆盖整个污染河段。
18.畜禽养殖粪污处置能力不足问题突出。牟平区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置利用能力建设滞后于养殖产业发展。因粪污无害化处置利用能力不足,粪便随地晾晒现象多发,单纯的执法取缔治标不治本,异味扰民问题长期存在、难以根治。
19.乡镇污水处理工作未达到要求。督察发现,莱州市、栖霞市、蓬莱区、海阳市、莱阳市还有1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尚未建成投运。牟平区高陵镇、莱州市金城镇污水处理站“建而不用”。莱州市镇驻地污水管网覆盖率仅为34%,远低于渤海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要求的70%标准。乡镇驻地污水得不到有效收集处理,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短板。
20.“散乱污”整治不到位。年烟台市仅清理取缔新发现“散乱污”企业3家,但督察组在进驻期间就发现“散乱污”企业18家,属地乡镇(街道)对移动生产设备和原料、成品清理不彻底,各区(市)边界处非法洗砂频频“死灰复燃”。
21.运输结构亟待优化,烟台市公路货运量占比居高不下,年公路货运量占比71.7%,铁路货运量仅占9.8%。烟台市对落后工艺核查淘汰工作仍不够深入彻底,抽查的20家铸造企业中,有4家仍在使用应淘汰的铝壳无磁轭电炉。
22.工业固废非法处置问题多发。高新区的烟台市中拓合金钢有限责任公司非法大量处置废砂、炉渣、焊渣等工业固废。莱州鲁通特种纸业有限公司年非法填埋炉渣等工业固废,至督察时仍未清运整改到位。部分石材加工企业整治不到位,污水外溢、扬尘污染等问题突出,招远市、莱州市、龙口市、栖霞市非法倾倒填埋锯泥问题长期存在。
23.“河长制”责任压得不实。海阳市南泊子五龙河支流、曦岛假日湾小河等河流存在生活污水入河问题。黄金河蓬莱区至开发区河段存在4处入河排污口。部分河流岸边及河道内堆存生活垃圾,直接影响河流断面水质。
2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筑垃圾消纳能力不足,存在“垃圾围城”现象。芝罘区、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莱阳市等区市未按照要求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均存在生活污水经排涝口或检查井进入河道现象。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的主管部门与属地政府之间在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置方面职责不清,管网未能及时改造升级。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不健全。
25.企业环境监管不到位。栖霞市索坤日用玻璃有限公司在线监测数据失真。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无焊烟收集处理装置,蓬莱三和铸造有限公司浇铸车间无VOCs治理设施,莱州市宇芳塑胶有限公司VOCs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备。蓬莱山东山岳粉磨有限公司破碎环节无废气治理设施。芝罘区恒远橡胶密封件厂、牟平区宏大针织器材有限公司无危废暂存场所,部分生产车间无废气收集处理设施。
26.环境安全存在隐患。全市仍存有氰化尾渣万吨,需较长周期化解存量。牟平恒邦化工产业园未编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蓬莱、莱阳化工产业园等园区和部分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存在环境风险隐患。
27.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力。烟台市废弃农膜回收缺口大,大量废弃农膜堆存田间地头。
4
潍坊市
督察时间:
年4月7日至4月27日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率先在全国成立行政编制10人的潍坊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由年10.16亿元增加到年18.22亿元。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有力,整合奖补资金5万元。
环境改善成果:
关停搬迁中心城区6家重污染企业,压减钢铁产能万吨、焦化产能万吨。新开通内贸集装箱航线4条;大莱龙铁路年货运能力由万吨提升至0万吨;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7%。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3%以上。
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潍坊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标排名并列全省第一。空气优良天数天,超过省定目标25天;水环境质量达标指数并列全省第1,指数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海域优良水质占比达64.5%,超过省定目标16.3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5%,超过省定目标10.3个百分点。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的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89家,罚款.29万元;立案侦查4件,拘留2人,问责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铸造行业转型升级进展迟缓,管理粗放、装备工艺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市自然资源部门推动矿山修复治理,市商务部门打击黑加油站点,市住建部门管理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市城管部门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等方面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2.青州市违规给3家企业办理规划和土地等手续。
3.高密市在山东金保尔橡胶有限公司规划手续不全的情况下认定企业整改完毕。
4.寿光市山东申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年4月仍在生产,峡山区潍坊万和选矿药剂厂年4到8月违规生产。
5.诸城市大洼子污泥填埋场不但未对污泥进行处置,还积存大量渗滤液,臭味严重。
6.高密市对山东星宇手套有限公司污染信访问题查处不力,该企业DMF废液流失、渗漏,违规存放于应急事故池。
7.昌邑市潍坊鑫盛源饲料有限公司仍存在生产车间废气收集效率低,车间密闭性差,废气喷淋塔未开启等问题。
8.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够有力。潍坊市年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3%,未达省定目标要求。运输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潍坊市“四减四增”方案确定年建成的6条输油管线仅建成1条。潍坊市主要石化企业和港口原油及成品油总运量的40%左右仍通过公路运输。
9.昌邑柳疃镇污泥暂存场仍存有大量污泥,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措施依然缺失。
10.高密市计划年底前建成的五金产业园仍未完工。
11.青州市黑虎山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污染企业清理取缔工作进度迟缓。
12.擅自放松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安丘市矿山治理修复和复绿标准明显偏低,柘山镇柿子园石灰石等4处矿区仅局部种植少量绿植,却通过自然资源部门验收;昌乐县政府未获得潍坊市政府正式批复,就同意全资国营公司启动蟠龙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单位违规建设石子加工生产线对外销售建筑石子。治理项目历经两年之久,却没有进行生态修复。
13.青州市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推进迟缓。在潍坊市方案出台7个多月后,青州市才出台落实方案,且擅自放松要求,家铸造企业中有97家未落实停产整改要求。
14.未按时完成燃煤机组和锅炉淘汰任务。年潍坊市就要求关停的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机组直到年底才落实拆除任务。应于年底前淘汰的昌邑市新源热力和龙之源热力公司4台燃煤锅炉仍在使用。
15.水环境质量改善形势依然严峻。河长制工作落实不到位。潍河古县断面连续两年不达标。潍河沿岸要求年底前完成的8个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至今未完成。潍坊市高铁新片区没有全部实现雨污分流;虞河两岸污水管网多个检查井周边溢流痕迹明显。
16.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多发。潍坊市老中心城区90平方公里内还有多个合流制管网小区,近处管网混接点未完成改造。峡山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雨季溢流严重。寿光市城市污水渠道末端、经开区化肥沟管网溢流口年至今多次溢流。昌邑市蒲河东、新沙路北管网溢流问题严重。
17.昌邑市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失管失控。峡山、坊子、寒亭等区部分污水处理厂存在中控系统配建不全或参数缺失,实验室建设管理不规范,污泥未有效处置等问题。
18.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短板明显。高密市夏庄街道23个村庄的生活污水进入夏庄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设计处理能力方/日,实际日处理方左右。部分村庄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治理流于形式。
19.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环境“脏乱污”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寿光市部分废弃农膜收集不及时;4处秸秆填埋场未配建渗滤液收集系统,3处秸秆填埋场未建设废气排放系统。
20.养殖污染特别是规模以下养殖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诸城、安丘、昌邑等市部分养殖户存在粪污收集不全、暂存场三防措施不到位、粪污露天堆放甚至随意倾倒等问题。临朐县弥河沿岸水产养殖户取水水量没有纳入管控,尾水处理设施配备不到位。
21.危险废物监管缺失。企业危废管理不够规范。诸城、昌邑、高密、昌乐等市(县)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危废收集、贮存和处置不规范的问题。
22.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薄弱。潍城区白浪河水库岸边停有多艘渔船,堆有多个渔网及安装塑料泡沫的漂浮装置。峡山水库2万平米生态浮岛试验项目水生植物收割不及时,影响治污效率。诸城三里庄水库保护区内违规建设项目清理不到位。
23.小企业集群综合整治不够彻底。青州、寿光市小造纸企业存在污泥处理设施老旧,工艺落后的问题。寿光市防水卷材、农药化肥,滨海区石化企业等存在VOCs收集设施不完善,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安丘市、昌乐县玻璃钢行业整治不到位,存在车间封闭不严,废气收集不到位,危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诸城市部分食品企业存在治污设施简陋或不正常运行,落实环评要求不到位,危固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坊子区、诸城市部分热镀锌企业治理水平低,危废等管理不严。坊子区多家浆纱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低,有的企业手续不全仍长期违法生产。奎文、寒亭区汽修行业普遍存在喷漆废气收集处置不规范问题。
24.化工行业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高密市67家中仅11家,诸城市38家中仅2家入园,入园率明显偏低。滨海化工园、寿光羊口化工园异味问题仍较为突出。
25.“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不彻底。高密市李家山东村发现4家“散乱污”企业。昌乐与安丘交界处茁山子村周边有10余家非法洗沙场及1处储煤场,停有多辆未备案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未淘汰的老旧柴油车。寒亭区东外环路东侧多家石子厂,大量设备和物料露天堆放,积尘严重。在坊子区、安丘市及诸城市等地也发现多家非法洗沙场。
26.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安丘生活垃圾填埋场、青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超出设计负荷,长期超负荷运转。
27.黑加油站点打击不力。在昌乐、青州、滨海、安丘等地发现26处非法加油罐或流动加油车,市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各县(市、区)打击力度不够,死灰复燃现象时有发生。
5
济宁市
督察时间:
年4月8日至4月28日
环境改善成果:
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大气、水污染防治技术行业导则26项,精准治理各领域污染。实行大气治理“十条线”工作法和“政府开方、企业买药”治理新模式,聘请高水平专家团队对重点行业企业把脉会诊。实施“一河一专班”,清单化监管排污口、排水口,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个,建成湿地水质净化工程68处,修复采煤塌陷地39.2万亩。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渔业退养26.1万亩,矿业权退出12家,拆除光伏电板万块。积极推进“四减四增”,淘汰燃煤小锅炉,清理“散乱污”企业,关闭禁养区养殖场。累计投资4.2亿元,创新建立智慧环保指挥中心,将水、气、危废等环保数据和视频信号归集接入,实现全天候信息化监控。创新实施“三级六长”指挥模式,建立“环保”机制,采用“1+2+1”快速反应模式,环境精准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济宁市委、市政府实体化运作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建立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定期听取研究生态环保工作制度及市级领导分工督导、市直部门包案督办、县级党委政府负责落实的包保制度。颁布实施《济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考核奖惩体系,实现工作压力层层传导。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问题已办结件,17件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家,罚款.44万元;立案侦查3件,约谈12人,问责45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济宁市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嘉祥、梁山等县(市、区)对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放松要求,导致智能喷淋、进出洗车、路面硬化、裸地覆盖等措施落实不到位。
2.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对港口码头违法建设、违规生产及船舶重载超载等问题监管不力,问题突出。在新建、改建、扩建港口码头过程中,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梁山港区寿张集作业区一期工程、嘉祥港区友邦码头、任城区郭庄港、鱼台县盛源港等企业均存在未批先建。此外,船舶重载超载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3.济宁市发展改革委对市里确定的煤电机组整合、关停要求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到位,华能高新区热电厂、华能运河电厂、华电邹县电厂等电厂存在应关未关、应停未停和以停代关等现象。
4.对企业固废监管不到位。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建成运行以来,长期违反“严禁将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收集进场”的环评要求,将应急填埋场作为常规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使用。该公司还擅自扩大填埋物质种类和数量,填埋场填埋物除干化污泥外,还有灰渣、碱回收车间白泥,超出环评规定范围。
5.部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问题整改迟缓。济宁市城市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以及梁山、泗水等县(市、区)对生活垃圾处置等问题整改进展缓慢,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环境安全隐患突出。梁山县水泊垃圾处理场管理粗放,垃圾乱堆乱放,大量渗滤液渗入地下、外排环境。泗水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和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厂均超期存放逾1万立方米渗滤液。
6.济宁市化转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化工企业违规生产问题监管不严,鱼台县济宁新开源油墨有限公司、梁山县山东大桥涂料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未按要求办理土地手续,但均有生产迹象。
7.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汶上、邹城等县(市、区)整合设置采矿权的矿山项目修复治理不及时。抽查发现,汶上县4处、邹城市2处整合设置采矿权项目仅按要求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但迄今未及时开展修复治理。
8.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和任城区、微山县等县(市、区)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落实流于形式,1至3月份各级河长巡河发现问题为零。但督察发现,南四湖沿湖县(市、区)河湖段岸线仍然大量存在废弃船舶、废弃渔网、垃圾以及堆放杂物等现象。
9.产业结构调整缺少统筹谋划与推进措施。目前,济宁市电力、供热、焦化、造纸、建材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比达77%。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分布广泛,三行业VOCs排放总量占全市涉VOCs企业排放总量的60%以上。
10.能源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形势严峻。煤电围城问题仍然突出,电厂密度居全国前列,煤炭消费居高不下。煤电机组占全市总装机比重超过85%,30万千瓦以下机组数量偏多,截至年底,仍有52台30万千瓦以下机组在正常使用,其中37台机组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及以下。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23.3亿千瓦时,仅占全市发电量的5.3%。
11.运输结构调整步伐迟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未根本改变。年,全市公路货运量2.7亿吨,同期铁路、水运货运量只有0.34亿吨、0.3亿吨。济宁市公路货运量占全省的10.1%。移动源是济宁市氮氧化物的最大排放源,占比达62.8%。
12.济宁市老城区雨污管网病灶多,收集不完全,维护管理难。
13.济宁市主城区年度管网改造任务基本未动工;曲阜市西城区有部分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北干沟,汇入泗河。前期改造过程中,管网错接、漏接以及破损等问题普遍,老旧管道污水向河道溢流现象普遍存在。
14.任城区喻屯镇,金乡县霄云镇、司马镇目前仍未完成“一镇一厂”建设,工程建设进度明显滞后。
15.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问题多发。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问题管理不到位,部分养殖专业户还存在粪污治理设施不到位,畜禽粪便随意堆存、污水直接排放等问题。
16.污水处理厂污泥管控不力。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监管不严,全市29家污水处理厂中有19家产生的污泥采用蚯蚓养殖方式处理,普遍存在处置不规范、去向不明等问题。同时,蚯蚓养殖多数采用露天方式,现场脏乱差,存在二次污染环境风险。
17.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不足。管理缺乏现代化的设备设施,保护区界碑、界桩、浮标、标识牌数量少,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部分治污工作推进相对滞后。微山岛镇建成并运行的只有大官村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仅有吨/日。入境入湖河流存在超标隐患。农业面源污染较重。济宁市环湖稻(藕)田种植集中退水、汛期排涝导致的面源污染对南四湖水质产生较大冲击。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不够。自然资源、水务、渔业等部门未形成保护合力。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营维护不到位。统筹谋划自然保护区保护、调水、防汛、航运、渔业养殖、文化旅游,解决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不足。
6
临沂市
督察时间:
年4月9日至4月29日
环境改善成果:
年以来,临沂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家、关闭化工企业家。中心城区24段黑臭水体全部通过省级“长制久清”评估,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成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项目47个。
年,临沂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5、居全省第8位,PM2.5浓度49ug/m3、优于年度目标3ug/m3,优良率63.1%、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优良率78.6%,新增优良断面3个。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荣获全省年度综合考核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单项奖。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设立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制定部门责任清单,各县(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起市县乡村生态环保责任四级网格化体系。建立治污重点工作清单管理机制,健全市级“6+1”生态文明奖补模式。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件,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家,罚款万元;立案侦查17件,问责6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柴油货车淘汰数据失真。抽查发现,已被定性为“灭失”的车辆,有的还在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使用。
2.河东区非法机制砂厂泛滥。郯城县在机制砂企业审批中把关不严,相关制砂企业均存在立项、土地、规划、取水等手续不全问题。兰山区、郯城县、兰陵县、沂水县等多家制砂企业普遍存在环境管理粗放、无除尘设施、废水直排外环境等问题。相关部门及镇街对辖区内的非法洗砂厂无举报不查处,执法偏软、打击不力,违法成本过低。
3.无规划、用地手续的河东区临沂市兴基建材有限公司本应关停,但长期违规生产。
4.罗庄区临沂蓝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新区顺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以建筑垃圾回收之名,行石料加工之实。
5.经开区、河东区城管部门在对临沂广正建筑垃圾处理有限公司的监管上,推诿扯皮,导致企业长期违法生产。
6.“自流黑”问题时有反弹。督察组仅2天时间在沂水县、临沭县、高新区等就发现6处黑加油站点。
7.“公转铁”项目推进缓慢。全市纳入—年国家重点项目库的铁路专用线共计5条,要求年年底前完工,截至目前在建4条,尚有1条未开工。纳入—年国家重点项目库的铁路专用线共计3条,截至目前在建2条,尚有1条未开工。
8.农膜回收、化肥农药减量缺少抓手。全市农业生产年均使用农膜约4.1万吨,农膜实际回收处置率不高。农药、化肥的减量仅靠数据统计,没有可追溯、直观清晰的考核机制办法。
9.沂南县青驼镇政府超越权限设定经济产业园,将无规划、用地手续的违规化工企业山东新概念生物肥业公司合法化。
10.临沂市污水管网建设力度不够,污水直排现象仍然存在。
11.罗庄区武河湿地重建轻管、功能退化问题突出。
12.燃煤锅炉淘汰不彻底。抽查发现,沂水县4台、沂南县1台、蒙阴县4台小锅炉仍未完成淘汰;兰山区宏丰热力有限公司实际建设20蒸吨燃煤锅炉却以40蒸吨的名义通过验收;沂水县山东永丰轮胎公司的一台75蒸吨燃煤锅炉无合法手续;平邑县红星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北新建材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共计20台热风炉,目前尚未完成改造。
13.部分行业VOCs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不规范。临沂市新桂铭家俱厂、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馨阁尔家具厂未按照规定安装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施。临沂凯璞家具有限公司、山东柯美家居有限公司、山东美西龙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家具行业有机废气收集、处理效率较低。临沂市靓宣化妆品厂近两次核查均存在停运治污设施问题。
14.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缓慢。山东临港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临沂江鑫钢铁有限公司等5家钢铁企业普遍存在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废气在线监测设施安装运维不完善等问题。
15.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喷码覆盖不全。沂南县城澳柯玛大道电动车产业园东侧路南一拆迁工地8辆挖掘机、装载机无环保喷码;沂南县南峪村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平整工地现场,16辆未喷环保编码的挖掘机、装载机正在作业。
16.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柳青河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尚未完工,兰山区水果蔬菜市场西门南侧溢流口污水直排柳青河;河东区梅家埠派出所西侧污水直排沟渠;河东区李公河凤凰大街桥南侧生活污水直排,对河道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17.固体废物管理隐患突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不规范。督察发现,临沂市污水处理厂、兰山区青龙河净水厂、南涑河污水处理厂等多家污水处理厂连续数月不产生污泥。郯城污泥处置中心长期不运行,导致郯城县污水处理厂、郯城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大量积存。
18.工业固废、建筑垃圾随意堆存。罗庄区朱家地村西四海路南约4万平米空地露天堆存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山东东宇建陶有限公司北侧约2万平米空地露天堆存建筑垃圾,均未落实“三防”措施。兰山区汪沟镇大杏花村附近坑塘填埋大量建筑垃圾。
19.汽车拆解行业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沂南县大庄镇大庄村两处大型废品收购和机动车拆解点,拆解机械零部件露天存放,油污遍地。郯城县临沂奥凯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露天拆解作业,地面油污严重。
20.自然资源保护乏力。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不够。环蒙山区域水土流失现象未得到根本遏制,国家级公益林出现退化现象。沂水县临沂鲁兴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矿山综合整治的名义,大肆开采砂石对外出售。沂南县以河道清淤为名,在国家级马口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内非法采砂。
21.违规超采、无证抽采地下水问题突出。兰山区山东汇融肉制品有限公司超采地下水。经开区瑞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盗采水资源。金雀山街道普村居委会、金兰现代物流公司、颐正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无证抽采地下水。30余家机制砂厂均私设自备井取水冲洗泥沙,违规盗采地下水问题突出。
22.小企业集群污染依然较重。费县、兰山区等县区的木业、板材加工业的园区建设和提档升级工作进展慢,义堂、探沂等镇街仍存在一些家庭作坊式木业、板材加工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治污设施不完善。平邑县石材加工企业涂胶工序管理不规范。沂南县大张庄镇砖机零部件生产企业,现场环境管理混乱。
23.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兰山区亲和家园银和院项目、恒大文旅城项目、经开区海博二期工程等建筑工地,有大量渣土和建筑垃圾未覆盖、进出车辆未冲洗,施工路面未硬化。兰山区义堂镇滨河路、河东区凤凰岭街道联邦路、经开区沂河路、兰山区孝河四路等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防尘抑尘措施不到位。沂南县澳柯玛大道电动车产业园东侧路南一拆迁工地大量渣土和开挖基土覆盖不到位,渣土车未封闭。
24.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临沭县山东金源管业有限公司穿管斜体炉炉体密闭不严,经开区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分厂)跑冒滴漏严重。经开区永固钢结构有限公司光氧催化设施荧光灯管损坏严重,活性炭长期未更换。兰山区临沂一本建材有限公司、临沂市冠蒙金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商砼企业,冲洗平台不正常使用,防尘抑尘措施不落实。兰山区山东裕华建材有限公司、临沭县乾门混凝土有限公司料库未密闭,部分物料露天存放,厂区地面积尘较重。临沭业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环评批复1条机制砂生产线,实际露天建有3条,无治污设施,洗砂废水直排外环境,大量污泥露天存放。
7
德州市
督察时间:
年4月9日至4月29日
环境改善成果: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3.4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2%,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年降低20.56%。年至年铁路货运量实现两连增,年国Ⅲ营运柴油货车累计淘汰辆。公共交通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辆占比97%,出租车清洁能源占比%。
“十三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年改善39.1%。境内主要河流5个考核断面均值全部达标。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可控。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书记市长“双主任”、14位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专兼”办公室主任的“2+14+2”市级领导体系。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42家,罚款.55万元;立案侦查5件,拘留7人,约谈1人,问责13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德州市对环境质量的考核及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德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要求,对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且连续2个季度考核名列全市末位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督察发现,德州市未对达到约谈条件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考核流于形式。
2.根据规划,临邑县高端化工产业园区应于年配套集中供热设施。督察发现,临邑县在推进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方面速度缓慢,截至督察时尚未配套建成。
3.违规审批化工项目。督察发现,德州宏坤医药中间体有限公司、山东鲁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名将工贸有限公司、德州新地化工有限公司等化工项目降低审批等级、越级审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
4.临邑县对山东德康化工有限公司的违规生产行为,不能动真碰硬,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德州宏伟工贸有限公司、禹城市友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德州科泰净水科技有限公司土地或规划手续不完善,长期违规生产。
5.化工园区问题整改工作推进缓慢。禹城化工产业园、乐陵化工产业园区预警体系建设滞后。禹城化工产业园新建污水处理厂仍处在基础施工阶段,整改工作推进滞后。
6.德州市自然资源部门对地热井专项整治有名无实,地热资源长期无序开采、疏于监管,地热尾水回灌不到位。德州市共有地热井眼,有合法采矿权证的仅34眼,其中陵城区、武城县等7个县市区无一眼地热井办理采矿权证,无手续开采业户有增无减,地热井的规范和关停未见成效。
7.农村社区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依然突出。督察发现,齐河县焦庙镇团村、焦庙镇学校,夏津县白马湖镇崔庄社区,乐陵市丁坞镇,武城县漳南镇社区和禹城市辛寨社区等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大量污水直排导致河道水质较差。
8.河长制落实不严不实,巡河流于形式。督察发现,各县市区普遍存在开车巡、异地巡等“假巡河”问题。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生活污水长期直排、溢流新丰收河,德城区市政工程车辆在岔河河道东侧倾倒粪污,巡河人员均未发现。
9.非道路移动机械成为监管盲区。禹城市、宁津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未部署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销售监管工作,多家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贴牌)、销售企业长期非法销售装用第二阶段排放标准柴油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源头控制”缺失。
10.市政工程、国有企业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督察发现,德城区、经开区、齐河县市政工程普遍存在抑尘措施不到位、违规使用国II或无编码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问题;大黄乡土地复垦项目未落实任何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宁津县财金公司下属交通管理处经营的料场未建设密闭料仓。
11.“四减四增”落实不到位。年德州市铁路货运量万吨,未完成万吨目标任务;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不严不实,截止督察进驻结束时尚未提供年相关数据,往年在统计数据时,仅根据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估算,未开展有效审核。
12.扬尘污染严重。德州市年1-3月连续3个月降尘量排名全省倒数第一。督察发现,德州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管理粗放,问题多发。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年以来针对扬尘污染问题仅对35个工地实施了行政处罚,企业违法成本低,导致大量建筑工地甚至市政工程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形同虚设;此外,德州市部分市管项目由于管辖权问题,长期处于监管盲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力。
13.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建设推进缓慢。大量建筑垃圾未得到有效收集、转运、处置,随意堆存,督察组入驻期间收到大量举报反映建筑垃圾乱堆乱放乱倒问题。督察发现,德州市无一处建筑垃圾消纳场。
14.污泥处置、贮存问题多发。督察时发现,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泥,长期在惠福新能源有限公司厂区内及厂外东侧不规范堆存;武城县水发集团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设计不合理、浮泥严重,污泥暂存场所“三防”措施不到位;山东利源纸业有限公司、德州市荣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邑县临兴木业公司、麦穗宝生物菌有机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污泥露天堆存。
15.雨污分流工作合力不强,出现返黑返臭现象。德州市中心城区“市区两级结合”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责权不明。督察发现,德城区沙王沟新河路桥、台商路桥水体污染严重。德州市对各县市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督导调度机制不理顺、推进力度不大,各地污水溢流、管网破裂问题时有发生。
16.行业集群综合整治滞后。督察发现,宁津县多家违规铸造作坊,长期违法生产、偷排偷放;部分具备合法产能的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环境污染严重;铸造产业园区受制于无铸造置换产能,整合推进不快。
17.VOCs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管控不到位,异味扰民问题突出。督察发现,经开区新河路德州驭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喷漆房烤漆时VOCs处理设施未启用。
18.危险废物全过程管控风险突出。山东临邑恒宇制蜡有限公司技改后,未依法重新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宁津县张大庄镇八家经营业户违规收集、储存、经营涉危废容器。此外,德州永兴碳素有限公司、齐河县晏北街道曰明废品回收站等多家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环境风险较大。
19.汽车拆解行业管理粗放。德州龙马汽车设备更新回收拆解有限公司拆解危废未及时入库,废油泥、废液露天存放,堆场雨水和废水收集系统不符合环评要求;齐河县于建道路救援有限公司非法回收拆解机动车,场地地面未硬化,积尘严重,油渍遍地,露天存放大量汽车拆解零件及各类危险废物。
20.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不力。年秋冬季以来,夏津县、宁津县、齐河县、乐陵市、陵城区等发生多处秸秆杂草着火点。
21.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督察发现,部分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抽查的临邑京南废旧钢材经营中心、武城祥皓道路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生产时未开启污染防治设施。汽修行业环境管理松散,普遍存在危废暂存间建设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商砼企业、停车场私设油罐问题仍然存在。
22.德州利源纸业有限公司、宁津春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乐陵市润达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环境问题解决不力,被反复投诉,问题没有根治。
8
聊城市
督察时间:
年4月9日至4月29日
环境改善成果:
年以来,聊城市淘汰电解铝、钢铁、化肥合成氨产能共计万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整治行动,高频次组织开展专项攻坚。年,优良天数比年增加48天;四个省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聊城市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党政重要工作议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分工、约谈问责等规范性文件,将环境保护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内容。组建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导组,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出台地方大气、水环境保护条例,环境地方立法取得突破。开播“一问到底”“环保轻骑兵”等电视栏目,对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公开曝光,形成了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率先实施“环境违法行为随手拍”小程序及有奖举报,年,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件,全部按时办结。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66家,罚款.56万元;立案侦查8件,拘留3人,问责97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东昌府区、东阿县等6个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分值低于市级层面所占比重。部分县(市、区)畜牧、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责任履行不到位,重点任务落实不力,越往基层一级,环保“信号”越弱。
2.东昌府区对凤凰工业园项目引进降低要求,将铸造、酸洗、喷涂、危废经营等重污染项目审批入园,园区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精细化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大气、水环境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3.山东鸿达电镀产业园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部分生产线未批先建。
4.东阿县未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推进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及雨污分流建设,年以来污水长期溢流至雨水管网,直排外环境。
5.畜禽养殖污染监管不到位,有关县(市、区)、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未真正履行问题整改主体责任,工作大而化之,降低销号标准;督察组抽查的16家规模化养殖场中,有8家粪污处理设施成为摆设;高唐县、莘县有关镇街散养密集区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不力,问题突出;阳谷县阎楼镇三寺村村东的两家养殖户,在赵王河坝上露天晾晒粪便。
6.东阿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渗滤液外运处理未履行报批备案手续;未建设规范的飞灰填埋场所,飞灰填埋粗放无序,存在环境隐患。
7.聊城市、县有关部门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不深不透,工作中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应有高度。
8.聊城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对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研究部署、不督导检查,汽车拆解行业专项整治中未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茌平区杜郎口镇东鑫洲工业园院内一企业露天拆解机动车,并非法处置废旧机油桶等危险废物。
9.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对农膜回收工作推进不实不细,统计数据相互矛盾。
10.冠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从未开展企业自备油罐及装备(设施)油品质量抽测工作,监管缺位,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以自备自用为幌子,对外大量销售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成品油。
11.临清市综合执法局未督促落实碧水污水处理厂、康达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按规范要求配套备用电源、建设应急事故水池,年12月污水处理厂停电53小时,污水流入塔湖。
12.莘县化工产业园服务中心不掌握园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要求,对重点企业底数不清,日常工作未涉及生态环境保护。
13.东昌府区、高唐县城市管理部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抓而不紧,生活垃圾未实现应收尽收,广大农村地区垃圾乱堆乱倒问题普遍存在,东昌府区张炉集镇郭大庄窑厂附近、高唐县老唐公沟周边尤为严重。
14.冠县作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措施不够有力,未真正建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处置体系。
15.临清市、莘县河长制办公室未切实推进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巡河不查河,对污水直排等严重污染问题“见而不管”。
16.莘县、茌平区、冠县等区县水利部门推进地下水减采工作不到位,整治工作不严不实,督察组现场抽查的莘县光明清真肉联厂等4家无取水许可证企业,在下达封井通知后仍违法抽取地下水。
17.临清市烟店镇轴承产业发展迅速,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镇区经济发展脱节,大量污水直排、溢流。
18.经济开发区钢管酸洗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环境管理工作标准低,脏乱差现象突出。
19.莘县朝城镇是畜禽肉食加工特色产业镇,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部分屠宰废水溢流。
20.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落实不到位。聊城市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倒数第19位,PM10、PM2.5浓度排名全省分别倒数第四和第五位。部分县(市、区)和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工作开展不深入不细致,未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有效局面,莘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长期排名靠后。
21.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有差距,督察组抽查的聊城隆庆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缺失或不正常运行。
22.异味污染扰民问题多发,督察期间收到涉及异味污染问题举报条,占举报总量的31.9%。
23.“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工作排查整治不深入。
24.建筑工地、物料堆场扬尘“反复治”“治反复”,扬尘污染问题频发。
25.铁路货运量未完成任务目标。
26.非道路移动机械销售环节监管缺失,国二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违规销售。
27.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茌平区、阳谷县、临清市等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污水收集处理统筹谋划不足,工作推进不力。督察组抽查了21个乡镇污水处理站,不同程度存在管网配套不完善、污水未应收尽收、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
28.高唐县、茌平区对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不到位。
29.商砼企业生产废水处置监管缺失,督察组抽查了茌平区祺祥建材有限公司等3家商砼企业,冲洗罐车强碱性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周边环境。
30.固体废物处置源头管控缺位,非法倾倒填埋问题多发,巡查排查不力。督察期间,督察组共发现16处固体废物非法填埋倾倒点,东昌府区梁水镇汇升新型建材北侧坑塘内,非法填埋污水处理厂污泥;国电聊城发电有限公司北侧空地内,填埋固体废物,周边异味明显;冠县东珍废旧电器再利用有限公司违规从事废旧洗衣机拆解。
31.危险废物监管存在漏洞,隐患风险排查不彻底。督察组发现多家废品收购站大量收购废油桶、废漆桶等危险废物;山东莘县颖泰化工有限公司长期贮存吨硝化废料,存在较大隐患;山东胜昌能源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危废暂存间建设不规范、台账记录不全等问题。
9
济南市
督察时间:
年5月12日至6月1日
环境改善成果:
淘汰替代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搬迁改造东部老工业区企业81家,完成62.15万户散煤采暖替代。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5万吨/日,43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小清河辛丰庄水质年均值较年改善82%。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坚持环委会抓总、各成员单位协作的工作机制,切实压实各部门“管行业就要管环保”责任,将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建成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首推6种应依法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年以来生态补偿资金1.29亿元。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的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家,罚款.03万元;立案侦查1件,问责77人。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对湿地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监督管理不到位,章丘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7处湿地公园,未落实《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济南市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要求。长清区潘庄村西北侧,长时间大量开采、加工山石,大面积破坏山体,无相关审批手续;平阴县低空产业基地项目在已明确不再实施的情况下,一年多来间歇式从事开山采石,山体遭到严重破坏。
2.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存在重立法轻落实问题。督察发现,济南市颁布了《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等10余部条例、办法,但明确的诸多职责任务、目标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相关部门对职责范围内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工作缺失,相关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3.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年济南市在全国个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倒数第11位,优良天数比例比全国个城市平均水平低19.8个百分点。
4.结构调整力度不足,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亟待加强,粗钢产能占全省产能26%。
5.运输结构调整亟待加强,年济南市铁路货运量占比仅为17%,8项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仅完工2项,5条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竣工1条。
6.一些区县矿产资源开采违法违规问题多发,相关部门履职不力、执法不严。
7.城市建筑、装修垃圾处置统筹谋划不足,部署督导不力,源头管控缺位,巡查排查不力,信访投诉乱倾乱倒等问题约占总信访量的11%。济南市以来产生建筑垃圾约万立方米,现有消纳能力严重不足。建筑垃圾长期消纳场及装修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目前仍处于选址阶段。
8.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到位,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监管合力仍需加强。
9.对农膜应用工作不重视,未研究解决新型地膜推广应用不足问题,农膜回收利用成为数字游戏。督察发现,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上报的两家地膜回收利用企业,近年来从未收购过废弃地膜,更未开展过回收加工利用业务。
10.国有企业、市政工程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督察发现,济莱高铁项目施工现场及附属的商砼项目、济郑高铁建设项目(长清段)、黄河隧道项目(天桥区)普遍存在污染治理设施配套不完善、抑尘措施未落实、扬尘污染严重等问题;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承建的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施工现场未采取雾炮等湿法作业;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商河分公司料场大量物料露天堆存,道路未采取任何抑尘措施。
11.部分县区有关部门对黑加油站点和非法流动加油车整治监管工作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现象严重,专项排查流于形式,“自流黑”屡禁不止。督察组仅在章丘区宁家埠街道供销社加油站南侧停车场内,就发现了7辆伪装成园林绿化车、洒水车的非法加油车,违法存贮、经营。
12.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建筑施工、渣土运输等管理不到位,年以来,PM10为首要污染物天数占比为90%。
13.新能源汽车推广尚需强化,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仅为机动车保有量的1%左右,中心城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未达到《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要求。
14.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督察组在建筑工地、矿山开采等现场,发现17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未进行环保登记喷码。市中区济南建筑机械整机销售中心等2家销售点,违法销售国三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
15.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大,中心城区地下管网老旧破损,仍然存在雨污合流管线。莱芜、钢城、长清、平阴等区县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管网覆盖率不高。莱芜区建成区凤城大街、鲁中东大街沿线等部分区域存在管网空白。
16.城市面源污染防治亟待加强,汛期城市路面、沟渠中积存的垃圾、道路冲洗废水及餐厨废弃物等面源污染,造成部分河流水质波动较大,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不稳固。
17.土壤污染防治存在薄弱环节。土壤污染治理部门联动机制的内容和环节不够细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准入机制有待完善。市级和县级土壤监测能力薄弱,监督性监测主要依赖第三方机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不到位,对土壤修复监管不够严格,有的企业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不规范、不细致。
18.固体废物监管存在漏洞。固体废物监管不规范,风险隐患排查不彻底。一般工业固废存在未及时纳入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信息化智慧监管系统、台账记录不完善、未张贴工业固废标识、部分三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尚未建立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
19.河湖长巡河履职不规范。部分区县巡河率未达到标准要求,对河湖长工作职责简单理解为完成巡查任务,巡河流于形式,多为凑数式、打卡式巡河,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20.汽车拆解行业管理粗放。车辆非法拆解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督察发现,章丘区、济阳区存在5家机动车非法回收拆解点,现场管理混乱,油渍遍地,大量汽车拆解零件及各类危险废物露天存放;济南泉汇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切割作业产生的废油泥未有效收集,车间内油泥遍地。
2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仍有欠缺。散养密集区畜禽粪便污水收集、利用不到位,普遍存在畜禽粪污直排问题。
10
青岛市
督察时间:
年5月13日至6月2日
环境改善成果:
年,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平均浓度全省最低。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6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实现水质跃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8%;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新标准完成治理17.1%。
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能耗强度下降21.5%。在全国率先印发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规划,打造首个“零碳社区”。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家,绿色设计产品款。港口大宗货物清洁运输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年、年同比分别增长48.7%、20.7%、18.4%。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72.2万亩。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顶格推进”工作机制和环保督察市级督办人制度,健全“1+1+8”治污攻坚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实施环评“三项改革”措施,率先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指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综合评价列全省首位。
督察结果:
截至年7月19日,督察组交办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件,立案处罚39件,累计罚款.82万元;追责问责件,立案侦察2起。
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1.工作部署落实不力。青岛市级海洋功能区划至今未出台;胶州湾保护条例确定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信息公开平台,设置保护控制线标志等工作落空;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滞后;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落实不到位;省政府要求年底前编制出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但青岛市级规划未出台;胶州市在督察组进驻前2天才公布《胶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但规划未对国家级海洋公园重点保护区内的2处限养区提出退出计划;在不具备调整条件情况下,城阳区于年3月将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禁养区调整为限养区。
2.结构转调落实力度不够。青岛港重型柴油货车集疏港运量占比仍较重,岸电使用率偏低。即墨市热电厂高效锅炉替代改造工程将尚未拆除的6#锅炉作为替代源。
3.违规化工企业整治不到位。莱西市在推动违规化工项目整改时,对土地手续审核把关不严,部分企业土地性质为非工业用地。平度市青岛川林染料工业有限公司手续不全仍继续生产。
4.胶州湾范围内18个在册渔港,仅5个取得海域使用许可;
5.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及连接线工程未办理用海手续。
6.一些工作安排部署缺乏规划和前瞻性。青岛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于年8月批准建立,但先后因青连铁路和青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申请调规;《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规划(—年)》与前期规划衔接不畅,导致项目发展空间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矛盾加剧;胶州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迟迟未建设,年以来产生的垃圾只能外运处置,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7.市城管、住建等部门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划引导不够,部分项目不符合布局要求,服务范围重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备案、处置计划核准等要求落实不到位。胶州市部分企业存在手续不全,物料露天堆存,抑尘措施不配套等问题。李沧区2处建筑废弃物消纳场无围挡、公示牌及洗车平台。
8.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董家口港区董家口嘴作业区一般固废与生活垃圾混存。大湾商港违规加工大型设备,露天焊接、刷漆。黄岛渔港废油漆桶乱堆乱放。杨家洼、后岔湾及即墨区田横岛等渔港手续不全违法经营;西海岸、即墨和崂山区部分船舶修造企业存在手续不全、露天喷漆作业、危固废管理不规范、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等问题。
9.水生态和水环境形势堪忧。在西海岸、城阳、市北等地发现生活污水直排口。莱西市姜山污水处理厂和青岛崇杰环保莱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线监测系统未按规范建设管理。
10.危固废管理不规范。李沧、城阳、西海岸、平度、胶州等地部分企业存在危废间建设不规范,台账记录混乱,标识错误等问题。青岛新塔塑料有限公司对面院内露天堆放大量工业固废。
11.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亟待加强。胶州市年才开始推进农用地膜回收工作。农药化肥用量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单一,各职责部门未做到信息共享。即墨、崂山和莱西部分农村污水处理站存在设施不正常运行,运维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平度、胶州、即墨和西海岸新区等地多家养殖户存在粪污露天堆存甚至未经处理直排问题。
12.矿山非法开采问题依然存在。矿山修复治理标准不高,推进缓慢。青岛市年底前完成治理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中,自然恢复的处尚未验收。平度市大泽山镇4处修复项目年1月30日才开工,计划3年完成,但平度市提供资料却显示已完成治理。
13.柴油货车治理还不到位。在即墨区和西海岸新区分别发现非法流动加油车和自备黑加油罐,在西海岸新区唐家庄村发现用于拖车作业的注销无牌柴油车。在工地和码头发现大量非道路移动机械未编码登记。
14.小企业集群综合整治水平不高。抽查20余家铸造企业,普遍存在手续不完备,违规使用淘汰设备工艺,治污效果差等问题;莱西市石墨企业、石子和机制砂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车间密闭不严,粉尘污染问题;崂山区3家石料加工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除尘设备管路不封闭;平度市石材企业手续不全,批建不一,固废乱倒,噪声污染,废气直排等问题普遍;西海岸新区4家集装箱维修企业,露天刷漆、焊接,无任何治污措施;抽查14家汽修单位,普遍存在手续不全、危废处置不规范、监测制度不落实,治污设施不运行等问题;西海岸新区67家橡胶轮胎企业仅1家入园,退城入园进度迟缓。抽查6家企业发现,存在产能淘汰不彻底,废气收集处置不到位,危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15.在环保为民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抽查市南区4家餐饮饭店发现,油烟处理设备缺少维护,也未定期监测。即墨区污泥处置中心异味扰民问题被多次举报,核查发现,企业车间未密闭,除臭喷淋系统未运行。城阳区青岛中荷固废中转运营有限公司日储运生活垃圾超出设计量近一倍,卸料口未密闭,异味问题突出;宁阳路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废气检测平台不规范,标识不全;康城路、崇阳路和德阳路等垃圾收集站喷淋除臭设施未开启,废水外溢甚至排入雨水管道,现场异味明显。
16.星河湾片区长期失管失控。年青岛市违规在青岛华电公司粉煤灰场设置渣土临时受纳场,大量建筑和生活垃圾在此倾倒堆存,最多时近百万吨。虽经多次整治,但该区域仍存有近20万吨垃圾,无任何污染防治措施。
17.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不彻底。即墨区发现大量无证汽车拆解作坊和30余家无手续塑料颗粒加工作坊;在西海岸新区和莱西市还发现存在非法洗砂厂。
18.个别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山东省环玶监测有限公司存在操作不规范和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检测数据涉嫌造假。青岛三华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第三方运维机构存在操作和运行不规范等问题,监测系统数据存疑。
19.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施工扬尘管理不理想,即墨、市北、李沧等区多处工地“六个百分百”落实不到位;莱西市G施工路段、崂山区部分拆迁现场、西海岸新区部分货车停车场等扬尘较重。
11
东营市
督察时间:
年5月11日至5月31日
环境改善成果:
截至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12万千瓦,建成油气管道.6公里。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年空气优良天数比年增加79天、PM2.5改善40.8%,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年实现翻番。土壤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实施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被评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东营市组织成立五个工作专组,专业专注抓好分类整治。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市政协组建4支环保督查队伍每季开展督查,报社、电视台成立“啄木鸟”队伍,随时曝光问题。全市上下关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xn/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