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蚯蚓 > 蚯蚓的习性 > 正文 > 正文

头一回吃折耳根,我差点当场去世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6 17:17:43
传说在第一个把折耳根放进嘴里的先驱者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还没有现在这么明显。我是在贵阳旅游的时候,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西南人民看来,折耳根是仙丹灵药,所有吃法都是他们献给世界的礼物。这根小草里蕴含着大地所有的厚重,初次入口时被调动的远不止味觉和嗅觉,整个神经系统都在与它共振。据说看到这盘菜,连一些能吃福建人的广东人也会往后退如果一个人从没吃过折耳根,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最原始的生命体验。很可能就在咀嚼的那一瞬间,随着一阵生理反应的催动,眼眶也会开始湿润,你能看到大树的根脉,看到正在翻开泥土的蚯蚓,看到恐龙化石,也看到了哈雷彗星。图片来源:抖音

又卯头一回吃折耳根,差点折了我的根。跟其他善于包装自己的食物不同,它不会跟你讲多余的道理,性格坦诚而霸道,任何味道也别想压过它。「东北的茧蛹,广西的烤猪眼,瑞典的鲱鱼罐头都不在话下,直到我遇见折耳根。」「那一刻我知道,我开始挑食了。」折耳根,学名蕺菜,又叫鱼腥草、猪鼻拱、狗贴耳等,有人称它是食物界的终点作为原生态的霸王级食品,有多少人爱它,就有多少人怕它。它让一些自以为可以吃遍天下的人,重新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一口就能吃出孕吐的感觉。不少人吃过后都找到了文学创作的源动力,并把自己写过最生动的评价献给了它。折耳根催生出了无数民间诗人,在此之前他们应该从未想过自己的描绘可以有多具体。有人说那种感觉,就像用三年没换的鱼缸水冲服一块腐烂的生姜,也有人说是有条鱼在自己嘴里跃了龙门,直接顶破天灵盖,好比一口咬在电线上,当时大脑就死机了。看到这个菜我都要倒吸一口凉气,这分明是鲤鱼修炼成精之后吐出的内丹从效率的角度出发,越贴近生活才越能准确传达信息,深谙此道的朋友更显直白:「泥土味加金属味加鱼腥味混合在一起的鼻血倒流回喉咙里,就是那种感觉,偶尔还附加一点柴油味。」「你会经历一秒左右的空白,身体开始本能的干呕,比忍喝醉还难受,越回味越想吐,越想吐那个味道就越明确,形成一种太极般的循环。」一条鲤鱼开膛破肚放盆里洗,洗完闻闻那个盆,对我来说就是折耳根的味道七窍封闭、肛门收缩、喉咙发紧、火速晕倒,很难想象这些词都在形容同一种食物带来的感觉,人类在折耳根身上得到了绝对的开放式体验。而这部分朋友的共同点就是都吃出了大自然的恶意,有的曾表示宁可挨顿打也不敢再吃了。甚至有人因此开始自我反省,尤其看到身边本地朋友抛来的期待眼神,很容易怀疑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以前不理解那些不吃香菜不吃葱的人,感觉他们都很矫情,吃过折耳根之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我向那些朋友道歉。」有的地方会连叶子一起吃,风味加倍我的一位前同事,曾经尝试过一次辟谷,就在吃完折耳根之后。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吃这个东西上瘾,经过缜密的推演,他觉得是因为蘸水,「西南地区的蘸水,蘸砖头吃都美味。」直到他去了一次贵州,发现折耳根本身就能当蘸水用。图片来源:大众点评而在另一群人看来,同样也不理解怎么会有人不喜欢这种味道,他们吃了半辈子也没觉得腥。对于真正的狂热爱好者来说,挖折耳根把别人家水田挖垮都是常规操作,凉拌一盘能下三碗饭,光是闻到就已经馋了。折耳根似乎完美诠释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有人称它是云贵川渝的天降神物。在贵阳朋友的介绍中,折耳根才是菜里的灵魂角色,比如恋爱豆腐果里要是没有它,那就等于只吃了豆腐没恋爱,可以按耍流氓论处。图片来源:淘宝吃货吃不下是本能反应,吃得停不下也是本能反应,要知道西南人民对这根草的开发是没有尽头的。它将合理出现在任何地方,在贵州还能喝到折耳根酸奶。可以说折耳根自然划出了一条菜系的分界线,是灯塔也是城墙。毕竟连汪曾祺先生都在《五味》中感叹过它的高门槛: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关于这种植物的认识,其实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了。《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记载,勾践被俘后曾吃了吴王的屎,导致长期口臭,范蠡就让大家都吃鱼腥草,属于以暴制暴。岑草是它的另一个名字不少医书中也有它的身影,单从命名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即便在食物的身份之外,它也能勾起一定的恐惧感。自古以来,它就不是谁都能拿来当饭吃的。起码在名字上很实在,没有用“香”字开头我曾因为吃不了折耳根而感到懊恼,主要是那些菜看起来都太好吃了。也尝试过捏着鼻子吃,结果没什么味道不说,一松开手差点原地出殡。有个朋友安慰我,说这是基因层面的事,就像讨厌香菜的人几乎都携带OR6A2基因。它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敏感,导致携带者吃香菜时,以为吃了一只被肥皂水泡过的臭大姐,折耳根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但也有人说自己本来不能吃折耳根,却在交了云南女朋友之后,开始主动买来吃了。到了那些真正的天选之子嘴里,压根什么味都吃不出来。对此维基百科上有个更具浪漫主义的说法,折耳根本是观音菩萨功德池里的水草。「唐三藏西天取经时,观音池中的金鱼下凡成精,在通天河吃了许多童男童女,造孽深重。菩萨将其收服后,怜人间疾苦,故而将功德池中的水草种子撒播人间。」几天前我再次尝试吃折耳根,再次以失败告终,与第一次相隔了十年。最后我还是悟了,一般食物都是被人挑,而折耳根可以挑人。它如同佛陀一般,渡的皆是有缘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xn/9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蚯蚓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