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采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草坪、绿化带、荒地、田埂、河岸、电线杆基部、堤坝、房屋墙角以及盆栽植物、垃圾堆、肥料等地,能严重破坏生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中的大敌,而且红火蚁对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对入侵者有主动攻击性,腹部末端的螫针会叮螫人的皮肤,并注入毒液,使人产生疼痛感,出现红肿小脓疱,有的会过敏而休克,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为沸水处理蚁穴和水淹法对红火蚁进行控制。沸水处理一般采取向可见蚁巢内直接灌入沸水的做法,防除效果近60%。沸水必须灌注达到蚁巢所有区域。单次的处理成功率较低,必须每隔5-10天处理一次,连续处理3-4次,单处理区域很容易再发生。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被沸水烫伤,或伤害周围的植物。在热水中加入一点肥皂或者洗衣服液,可增加防效。水淹法则是用水淹没蚁巢将蚂蚁淹死的方法,需挖掘整个蚁丘并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2.化学防治
红火蚁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研究得最多、最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防治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红火蚁防治中主要使用农药剂有:乳油、悬浮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饵粒。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用于喷洒、灌穴、撒布等;触杀式农药有联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除虫菊素等。用于投放诱杀性饵剂的农药有氟虫安、氟蚁腙、多杀霉素、除虫菊素等。
现在各地防治红火蚁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即农药)的防治方法。这类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蚁丘进行喷洒、灌穴和撒布等方法,这些方法多采用触杀式农药,见效快,但由于是社会性昆虫,它可传递信息,会产生移窝现象;另一类重要方法,是采用饵剂诱杀的防治方法,虽然见效时间相对较慢,但是受到各国的青睐。
3.生物防治
抑制红火蚁发生的生物因子有很多种类,其原产地南美洲中,红火蚁的天敌包括至少十八种寄生性蚤蝇,多于十种病原微生物,至少三种寄生性线虫,一种寄生蜂及数十种共生生物。在该地区红火蚁之所以无法爆发成灾,主要原因是存在众多强有力的竞争物种和各种捕食性、寄生性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