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炼和完善学校实施STEAM教育的典型经验,深化推广学校中典型的STEAM实践形式,现开展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STEAM教育学校实践样态15例”初选展示活动。
本期推送的是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STEAM课程实践样态。
从真实世界出发:
基于农场资源开发的STEAM课程培育
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是温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十二年一贯民办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并拥有亩STEAM研学农场。如何让STEAM教育在课程中真正“落地”,产生推动学校优质发展的“造血干细胞”?这是近年来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命题。构建育人目标清晰、结构合理、实施有效的STEAM课程体系,是学校形成STEAM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于是,我们结合学校教育愿景、学生实际样态、课程理念和发展方向,寻找STEAM课程架构的目标定位和构建的方法策略。
学校重视全人教育,以“独立、自信、包容、创造”的校训精神为文化建设核心,致力于为每个孩子制定最适合的成长路径。数据显示,本校学生偏爱科学、数学类选修课程,喜欢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学习。但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发现,学生尽管兴趣高涨,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尤其表现为缺少工程思维。从整合有效校本资源并高效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科学其实就在学生身边,农场为学生“从真实世界出发”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资源的沃土。
基于对办学理念和全人发展的课程本质的思考,在对学生样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学校将STEAM课程的育人目标定位为:玩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未知,像工程师一样改造世界。由此出发,对课程整体建构进行定位,如图1所示。
图1北大新世纪温州附校STEAM课程建构定位与学段梯度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学校集合了主题式课程的理念框架和综合性课程的策略内容,在总结多年积累的课程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3+3”能力进阶型课程结构,使STEAM教育以分层的、独立的样态出现在“北大少年”课程群中,通过升级课程、增加课时、融合资源、规范评价、完善课程保障等构建了2.0版本STEAM课程体系,如图2、图3所示。其中,STEAM课程设置分为普及类、提升类、研究类三大级别,每个层级都开展不同难度层次的STEAM项目,以适应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体验或深度学习。随着项目研究程度的逐渐深入,对学生能力要求也逐步提高,受众群体逐渐减少,课程内容设计随学生能力发展调整适合的范围。
图2北大新世纪温州附校STEAM课程体系2.0版本导图
图3北大新世纪温州附校STEAM课程设置
学校的STEAM课程内容首先是分科的,其次是整合的,再次是延伸与扩展的。学校基本明确了“科学课堂(基础:积累)—学科课堂(协同:融合)—体验探究(全员:“真实问题”挑战+STEAM主题周)—素养拓展(精致:选修+俱乐部)”的链条式探索模式,课程的整体设计关联校园和农场。目前,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落在主题周活动和素养拓展课程。目前学校开展的STEAM主题周包括丰收节“稻亦有道”、风筝节、爱鸟周等,素养拓展课程有“生态科学研究所”和“好吃的科学”。基于学校近年来有关STEAM教育的探索实践和未来致力于STEAM教育研究的发展规划,现将学校基于农场空间资源的STEAM素养拓展课程实践样态阐述如下:
一、课程操作要素
(一)课程安排与实施对象
STEAM素养拓展课程设置于每周二下午,以小班化大课时(60分钟)的教学组织形式,面向三至六年级选修学生开放。
(二)课程项目设计流程与原则
图4北大新世纪温州附校STEAM素养拓展课程
项目设计和学习流程
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和学科知识涉及的问题,通过前测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或潜在错误概念来确定主题,教师项目研发团队根据先期经验明确的项目设计和学习流程,界定以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为要素的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自行充实活动内容,为选修学生提供个性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更迭。
学校的STEAM素养拓展课程以“基于项目的学习”为策略,鼓励学生像工程师工作般的学习方式和路径:“确定解决的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设计产品”“制作产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与分析数据”“使用数学和计算思维”“调试和运行”“修改和分析”“表达与分享”等。项目设计一方面突出“S”“T”“E”“M”核心学科线索,旨在鼓励学生参与以活动为基础、以项目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为其提供一种“动手做”的体验。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和数学知识来解决“真实问题”。其中每一个项目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或模块存在与区别。设计的项目与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以及STEAM主题周相比,也具有更大容量和更长探究周期,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从年至今,学校小学部利用农场资源,主要衍生出两项STEAM素养拓展课程,其中生态科学研究所阶段性STEAM项目有“自动滴水器制作”“迷你大棚”“搭建设计蚯蚓堆肥箱”“制作一个小杆秤”等,好吃的科学有“探究糖画”“炒酸奶”“制作爆米花机”等。一个单独项目通常需要花费一个月左右时间完成,学生经历这些“好玩”的项目时学习变得更有动力。
在这样的STEAM拓展课堂中,学生全神贯注地设计制作小杆秤、蚕屋、滴水器、爆米花机,在完成这些有目标、有条件限制的小项目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机械工具和零件。如“搭建设计蚯蚓堆肥箱”项目中,学生在雨天后操场四周花坛里寻找蚯蚓,查阅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惯,并将蚯蚓养殖与环保主题相结合,利用校园内收集的果皮纸屑等生活垃圾用自认为可行的方式设计“蚯蚓堆肥箱”。有的小组的设计成果喜人,已经晋升为“初级养蛊者”;有的小组看似设计的有模有样,但蚯蚓却死亡率较高。于是大家开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cz/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