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瀚幼
自然
独一无二的你
育人
勇敢做自己
夏天的雷阵雨过后,幼儿园的户外爬出了许多的蚯蚓。芭蕉苑的孩子们看到了,有的幼儿吓得躲开,有的用脚去踩,有的小心翼翼地捡起送到草坪中,还有的围着观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于是,我们和蚯蚓的故事就开始了……
"蚯蚓是喜欢在操场上玩吗?。"
"蚯蚓爬出来,是不是土里热啊?"
"你把蚯蚓踩断了,它多疼呀?"
"蚯蚓是不是出来吃点心,它喜欢吃什么呢?"
"你看它都没有脚用什么走路呀哈哈?"
芭蕉宝贝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猜测着。于是,芭蕉宝贝和蚯蚓的故事就开始了……
01共享经验,诱发主动参与
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共享同伴经验,不断地贯穿下去。有了兴趣激发,幼儿才会更主动地探索。通过谈话和表征等方式,给予了孩子们表达的机会,他们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开,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机会。
02合绘网络图,引发积极思考
蚯蚓作为常见的小动物,同时也满足幼儿的初始经验,对他们来说富有吸引力。然而小班下学期幼儿的探究是问题驱使和情境驱使的过渡阶段,他们往往在动作中思考和探究,预设和反思能力较弱,所以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
针对小班下学期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利用动物自然观察的要点和环境相结合,让幼儿进行观察。我们和孩子一起梳理了问题,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把问题分类梳理,共同绘制了网络图。
03创设环境,激发敢于尝试
项目启动中,我们共同创设蚯蚓生活相关环境,结合预设网络图收集资料,像书籍《走进奇妙的虫子世界》《蚯蚓的日记》《地底下的动物》,视频《一只小鸡与蚯蚓的友情》《鼹鼠和蚯蚓》,以及蚯蚓养殖箱等,投放进班级区域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建立起班级幼儿与“蚯蚓”的初步对话,唤醒幼儿的原有经验,对项目的方案敢于尝试,敢于探索。
翻阅这本书知道了蚯蚓是无脊椎动物中的蠕虫类动物,会给地球的土壤带来很多益处。
孩子在《走进奇妙的虫子世界》认识了在土壤里除了蚯蚓,还居住着很多其他的动物。
04搭建情境支架,着手问题解决
地底下的朋友,我来找你啦~
孩子们需要翻开泥土上腐烂的叶子,学习如何使用铲子挖开土壤找到蚯蚓。铁铲虽然小,孩子还是需要做很多的尝试才能挖到深处的泥土。
在项目实施阶段,幼儿带着“蚯蚓的衣服什么样?”“蚯蚓的家在哪里?”“蚯蚓喜欢吃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开展观察探究,幼儿近距离地寻找蚯蚓、饲养蚯蚓、和蚯蚓做朋友等活动的探究中,我们运用问题单及发现单,帮助幼儿在实地考察中做好相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蚯蚓朋友,我们在准备你爱的食物~
孩子们为了让蚯蚓吃好住好,不让蚯蚓饿肚子。一起制作了蚯蚓的堆肥农场,添加很多美味的食物。
孩子们在生活区使用削皮器削瓜皮,把瓜皮留给蚯蚓吃吧。孩子看到《蚯蚓的日记》里蚯蚓还吃纸,决定再填一些纸。每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蚯蚓堆肥农场。
通过搭建的情境支架,使幼儿对自己发现的问题,着手思考与分析,敢于尝试与探索,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蚯蚓朋友要住的舒服又好玩~
蚯蚓朋友住进了我给他造的游乐园房子~
过了几天,发现在放黄瓜的瓶子里的蚯蚓跑了出来。发现瓶子里的黄瓜腐烂出了很多水,大家就有了疑问,是因为蚯蚓不喜欢水吗?还是没人陪他玩,蚯蚓生气了?
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探究支持材料,让幼儿在探索中解决自己的疑惑。
孩子用滴管、托盘和纸巾实验蚯蚓喜欢干的环境还是湿的环境。有个孩子一直往蚯蚓身上滴水,说“蚯蚓要游泳”。离开后过了一会再回来发现自己的蚯蚓一动不动了。我们才知道蚯蚓是用皮肤呼吸,如果蚯蚓长期呆在水里也会被淹死的。
探究中,幼儿经历了蚯蚓的衣食住行乐的碰撞,获得了经验成长,多样化表征有利于幼儿运用各领域的经验。
用建构、绘画、扮演等形式,使师幼、幼幼间相互分享与讨论,把自己对于蚯蚓的认识理解的创造性的呈现出来。
在善思考、喜合作、愿表达、能挑战的氛围中,促使幼儿的深度学习迭代推进。
下次见,蚯蚓~
很高兴能相遇~
孩子对蚯蚓的接纳程度远远比我们成人想象中的要深要广,他们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非常感兴趣,在他们的眼中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有趣事物,在自然的情境下探究和学习,可以让孩子的收获更丰富。
希望通过每一次小小的项目活动让孩子知道,原来我们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认识一件事物。寻找过程的收获往往比某个单一的结果更有意义。
期待芭蕉苑小朋友们的下一次探索旅程
文瀚幼儿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uyina.com/lkxn/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