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组人员小聚
前几天的小聚偶成了这次清明去踏青。
?
清明节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是扫墓和祭祖,其实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踏青节。
?
一年半载有多,我们再一次去韶关市新丰县社背村叶哥叶嫂-我们的娘家感受乡村生活。车在高速上行驶,车内除了导航的声音,显的过于安静,老师集中精力开车,于姐盯着窗外,职业习惯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向外报导的素材,丽雅和我在今天午后炎热的阳光里昏睡和清醒中摇摆,继续发酵着昨晚的小兴奋。我们的大内总管林娟有事不能来,此刻每个人的心底都是翻江倒海的小火山,就差林娟一嘚瑟,她没有来多少有些遗憾。
?
单调的高速公路车渐渐多了起来,原显示三个半小时的车程还在不断往后修改。惠州还没出,车屏突然显示轮胎胎压有问题,多少叫大家开始有些紧张起来,立即就近下高速。周围放眼望去,视线范围内没有什么建筑,心中有些担忧,出了高速路口,出乎意料的好运气,路口旁边就有一家简易的汽车维修站,汽车检查没有什么问题,仅仅是轮胎跑了气。
?
高速公路上越来越拥堵,四个小时本该到目的地的我们还在拥挤的路上一前一后地晃着。天色渐渐灰暗下来,空气也变的更加的沉闷。又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高速上还是闪着长龙的红色尾灯,不知是在车内呆久的原故还是看了太长时间的红色,人开始有些焦虑和憋闷。驶进我们这一行程高速上的最后一个服务区,计划多停留一会儿,老师车开的辛苦疲惫,也需要稍作休息,我们刚好下车活动伸展僵硬的身体。
?
四处寂静,服务区被包裹在黑暗里显得异常的灯火通明和喧嚣,广场很大,车也基本停满。服务区建筑大气敞亮,这里的洗手间不仅间数多而且明亮干净,同深圳市内的公共设施一样完美一流。还设有一些小吃店,提供方便快捷的炒粉、汤粉、饺子之类的盒饭,价格实惠,看到《永和大王》店,还是有些意外,吃饭的人不少,价格同深圳市相比略高一些,荒郊野外有这么一个口碑不错,性价比高的连锁店,还是很受欢迎。更有不少人选择吃方便面,来服务区热开水泡上几分钟,站在车旁边,酸辣味四溢,"呼啦呼啦"吃着热腾腾的方便面,内心那就是个爽快。冲出了城市的束缚,随心吃着方便面成了人在旅途的标志。
?
下了高速,天色完全漆黑成了一片,任凭导航指挥。车在山弯弯里跑,夜在外面安静地黑。一弯连着一弯,一曲接着一曲,白天的沉闷在这黑色里火山般喷发,激昂肆意的歌声疯跑着穿过了十九弯。完全不是上次的行程路线,从未见过这里白天的模样,就迷一样地闯进了夜的黑,一切都不再单调,变幻莫测开启了黑色的神秘。第一次行走在山区的夜晚,四野静谧,迎面而来的是剥去层层黑色的夜,喷涌翻卷出千奇百变的色彩和景致,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忽明忽暗一闪而过,仿佛时光在穿梭,一切都汹涌而来,冲击你的视觉,撩动你的激情,在光与黑中碰撞,未知和速度中惊艳,尖叫声穿透黑暗,遗落在身后层层漆黑的夜幕里,这是致美的欢呼。曾经每一天的黑夜,都是黑夜。今晚的黑夜是梦幻。
?
打开车窗,山野自然清新的芬芳满满地冲了进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呼出去,再闭上眼睛慢慢吸进轻轻吐出,百草的芳香如此清纯,脱去俗气走进小清新,此时此刻真正拥有了大自然的气息。人生真谛,且行且珍惜。偶尔穿过小村落,零星的灯光四处散落着,质朴在屋檐下田野里盛开,空气中弥漫着人畜相依土地相伴自然生存的气味,心幽幽萌动起来,向往着原始自在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
?
小车行走了七个多小时,到达了安静的社背小山村,远远望去,路灯下是叶哥长久的等候,走进家里,嫂子做了一桌的美食相待,是自家菜园种的青菜,院里养的鸡鸭,池塘里捞的鱼儿,还特意做了正值当下吃的艾叶粑粑,浓浓的艾草味,完全大自然的碧玉色,香甜细糯。"土家人"在娘家欢乐相聚,叶哥茅台酒,老师黄桃酒,丽雅青梅酒,琼浆玉液斟满杯,共祝愿"平安健康幸福美好生活!"
?
下半夜了,凉爽舒适的下山风轻轻吹起,小山村开始了它的宁静,无法抑制的兴奋,只有静静地躺在床上,倾听夜的声音,什么声音也没有,四处安静极了,奇怪虫吟蛙鸣声呢?它们不是总在夜里欢歌唱鸣,难道今夜它们沉醉在我们的欢笑声里了吗?夜就这样幽静着,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又一切都生机勃勃。迷糊了一会,天边渐渐泛起曙光,鸟儿开始叽叽喳喳,我和丽雅两个早起的鸟人,也开始在乡村安静的早晨四处撒欢。
花生叶枝
开花了
看成片的水稻田,蹲在田间地头看奇妙的花生叶片(第一次见),一枝上有四片绿叶,初长成的叶片还未伸展开来,整齐地低着头,每一单叶片是中间向内一折为二,折叠相挨排列在一起,植物界的生长是不是很神奇。有一簇花生苗,开了黄色的花,不大,细看这花朵,鹅黄的底色中心一点红,围绕这红,有红色茎脉扇形向外散发,花的边缘是一条颜色变深的橘黄色宽边,花瓣表面细滑,颜色相配完美,瞬间明白了招蜂引蝶。当你用心去观察植物,看到的不仅是它们外表的色泽和花朵的艳丽,更是精妙华丽和甜蜜,它们不是迎合人类的观赏和喜好,而是吸引服务它帮助它的搬运工,是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呢?
枇杷树
梅子青时
四月初,正是枇杷熟梅子青时。路边田间有多棵枇杷树结了许多金黄色的果实,颗颗诱人。
练武
出拳
飞脚
我们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一会雀跃,一会舞动,渐渐远离还没有睡醒的小山村,走进山弯弯的小路上,肆无忌惮对着山野狂喊,青山远近清秀相对。转过一弯,一树繁花的惊喜,一溪花瓣的零落,自有它的风情,我不懂怜花,自有那怜花人。路边一丛丛青绿的竹林,伸手去摸,忽然头顶上飘洒起雨点,惊喜的我俩去晃动每一棵青竹,相互嬉戏玩耍。北方摇动的是冬天清晨树枝的霜花,南方是翠竹洒玉露,南北方的差异是不是很有情趣。
歌唱祖国
兴致越来越高涨,"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歌声激昂,在世界新冠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候,我们能在国内四处游玩,能在这山野的小路欢歌笑语,生活在中国真好。看见路上的摩托车、小汽车和驶过的长途客车,兴奋地向所有的遇见挥手,大声问好,人们都神情诧异地看着我们,露出善意的微笑。
欢呼
幸福和快乐,遇上山在翠烟云雾里缥缈,遇上水一起清澈流淌,遇上树跃上白云蓝天,遇上花留香与清风,遇上草一起生长在土地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山知道,水知道,树知道,花知道,草知道,还有这条弯转百回的小路知道,我们快乐的模样。
春笋
没有想到,今天早上,我们还不是最早起来的,嫂子天没亮就上山去挖春笋了。
"嫂子,上山挖笋怎么不叫上我们?我们也很想去挖笋。"
"你们干不了,路远不说还要上山,而且清晨的露水重,衣服鞋子都会被打湿。"
我们回来时,嫂子已经冲了凉,晾晒好了衣服。
?
吃了早餐。我们准备今早的一项重要活动,祭祖。
?
拜山祭祖在广东这一带很盛行,传统习俗代代言传身教。春节没有回家乡的人,清明前都会尽可能赶回来祭拜祖先。
走起
挑担上肩
有味
“西游记”开拍
贡品,鸡鸭鱼肉水果酒,嫂子装在两个筐子里,用扁担挑,还带上两个锄头一把砍刀。我们都尝试着去挑担子,看嫂子挑的很轻松,自己上肩,没有几分钟肩膀就受不了,老师和丽雅挑的很轻松。我们这一行人,有挑担的,扛锄头的,走在乡间小路上,整个一部《西游记》开拍。
"悟空,时候不早了,快快前面带路。"
"知道了,师父。"
"二师兄,快别贪吃了,赶紧上路了。"
"嗯嗯,别急别急我再吃一口。"
"等等我,师父"
"二师兄"你觉的自己演的如何?
?
"小李子,还不快快去搀扶老佛爷。"
"喳"
"老佛爷,小李子给您老请安。"
于姐的老佛爷时刻在生活里入戏,丽雅下次小李子的戏我来过个瘾。
有趣味
加强防火意识
碰到同村的人,叶哥叶嫂同他们热聊一会,村里人也会多看我们几眼。来到村口,有村干部站在路边宣传提醒去祭拜的人,不准点火,防止森林火灾。我们站在路边的宣传牌前"千亩林万亩林,无视防火等于零。"湖南、江西、东北、广东,各用自家地道方言念起来,土味十足,亲切有趣。我,就一个新疆"白坎"。
?
走小路左拐走进山间,穿过一片花生地,跳过一条水泥修的水渠,上山不远就到了叶家祭拜的墓地。清理周围的枝条杂草落叶,叶哥做事细致-完美,嫂子大刀阔斧-利索,老师做事没的挑剔,细致利索-全能。嫂子摆上祭拜贡品,哥、嫂祭拜,我们也随后一起祭拜。嫂子说几年前山上就不充许点火,现在祭拜形式比以前简化了许多。
?
出生成长在北方的我,工作后长期生活在南方,内心一直是浮萍般的不安定,都道是"此处心安是吾乡",可总没有根的感觉。父母、亲人、朋友都远在家乡,意识中认为那就是根,根本没有清晰的认知。祭拜祖先,方才开悟。
小洋楼
中午在嫂子的兄弟家吃饭。嫂子的娘家在下埔村,也是一栋小洋楼,还有个大院子,好气派,让我们这些蜗居在城里的人好生羡慕。家门口的两棵梅子树结满了青青的梅子,再有半个月就是梅子熟时。进屋里喝茶聊天,
"明天是我们这几个村的赶集日,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嫂子说,
"太好了。明天可以去赶集,太棒了。"瞬间激动起来,恨不能跳到凳子上去欢呼。聊起赶集的话题,大家没有了进门时的拘谨,你一言我一语热闹起来。一切都在不经意中越来越精彩。
?
离吃饭的时间还有些空闲,嫂子和弟妹领着我们去逛村子。先进田地里摘了一蓝子新鲜艾草叶,又去看兄弟家的田,弟妹站在田埂上说:"这块是我们家的农田。"没有多余的话,沉默中你可以感受到,她们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和深深的自豪。田里种植了花生和玉米,幼苗在阳光下显的单薄瘦弱。两村相邻,路也不远,差别还是有的。嫂子娘家的土地面积小,看上去严重缺水,土地也不肥沃。贫瘠的土地能养育这一村的人吗?这个村靠近大山,嫂子说家家有山,山上种有果树。可能果园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开吃
主人热情相待,做了一桌子的鸡鸭鱼肉,特别喜欢吃那个辣椒炒猪肉片,也就是小炒肉,猪肉片有些大还有点肥,色泽也不起眼,可一切都盖不住食材的原汁原味,那真叫个香,城市里的人怎么可能吃到这么香的猪肉,就说超市卖的最贵的1号土猪肉,相比较味道也相差很远。红米饭,第一次看到红色的米饭,软硬度做的刚好,不黏,有嚼劲,一口下去,满嘴甘甜留香,平常都一碗米饭,今天超常饭量。嫂子说这是自己家种的稻米,好吃产量低,市场上没有买卖的,都自给自足了。
老宅
时代气息
听党的话
开饭啦
我们现在看到的农村都是新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三四层的独立小洋楼,农村那些旧式的老屋保存比较完整的,都在进行维修改造,逐渐变成了参观旅游景点。叶哥指路开车前往下埔村的老住宅村落。
为人民服务
历史的印记
毛主席语录
羊肠小路曲折弯转,周围田园相依,青山相靠,细风在田野里浪漫。老屋有的地方堆放着泥沙,还在维修中。忽然看到墙体上大型的绘画装饰艺术,惊讶!老屋披新衣换新颜,不再破旧呆板曲膝拱背,一派欣欣向荣。是赞美还是感叹现实的无奈,或许我的理解有些偏差,老旧的屋子外表看上去完全是当下流行元素,平整洁白很体面,不是我所想的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它最原始的状态。来到老屋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屋顶黝黑的瓦檐,高墙上方的小方木制窗户都能清晰看出其本色和曾经这里的辉煌。走进去是连排的房屋,门上方写有"听党话""为集体""毛主席万岁"等字迹,门与门之间的墙面有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的选段"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还有毛主席语录"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吗?"和"人民饭堂""人民公社"等等墨迹保留下来。老屋坚实有力的根基,沧桑漆黑的屋脊和高大厚重的墙体,沉寂在过去的时光里,曾经的豪情壮志、满腔热血、一心为公、努力奋斗的热情和干劲喧嚣远去,青石台上布满了苔藓,一个时代的辉煌,一代人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斗志留在了沉默的老屋里。
炒花生油渣饼
叶哥做鱼笼
回到叶哥家稍做修整,下午进山,去池塘下网明天捞鱼虾。叶哥给鱼虾准备了漂亮的笼子,还用猪油去炒榨过油后的花生饼渣,鱼虾有了香喷喷的美食,我们先享受它的香气。
进山小路
进山的路只在梦中清晰,走起来似曾相识,曾经隐匿在树心,石缝,山脊的一惊一乍,经过岁月的酝酿已经成熟,再次相见已经是那山那水那鱼虾了。
开心??
太阳坡
我们来了
律动起来
动作各异
不是说好背影吗?你怎么转过来了
电鱼人
叶哥是个有心人,带了麦出来,一路放歌。来到了那条清晨去看大阳的山坡,大家依然记忆深刻,再次拍照留念。快到池塘了,脚步都开始飘起来。"水太少了,下不了网。"叶哥说。今年雨水少,池塘边缘处有很多地方泥沙已经裸露出水面。心情一落千丈,继续向前走,水越来越少,看见有人穿着长筒雨鞋,在池塘中间边走边找鱼,手里还拿着电鱼工具,彻底失望了,水太浅了,根本不可能下网。而且水几乎是被他过滤了一遍,有鱼也只是漏网之鱼了。
"去上次看日出的地方吧,那是水库,一定会有鱼,就是路程稍远。"叶哥说。
终于黑暗里点亮了一盏灯,瞬间心花怒放。于姐腿有些痛,丽雅陪着她先回家。我们继续向水库前行,沿着山脚绕行,时而闷热时而微风徐徐,路面的泥土和岩石,被碾压的很硬实,路上没有遇到什么行人,偶尔有那么一两辆小型面包车驶过。
"到了,就这里。",
"这里不是我们上次来过的地方吧?",
"不是,这里很隐秘,我以前在这里下过鱼笼。"叶哥说。
前进
翠湖
路的左边,翠绿温润着群山,右边茂盛的树和努力向上伸展的野草野花遮挡了视线,只有前方延伸的路。叶哥拉开路边一处干枯的树枝,如同打开洞口,底下是陡峭的山涧和溪流,下去的路有踩踏过的痕迹,土坡陡滑,没有岩石山的棱棱角角可以踩,抓藤蔓扶树杆踩腐叶,慢慢下滑到水溪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站稳脚跟的平地,努力踩紧斜坡,小心滑落到水里。老师找来三块大小合适的石头,叶哥把它同鱼的晚餐一起放进鱼笼里,要扔第一个鱼笼了,既紧张又期待,叶哥动作娴熟地将鱼笼抛进了水里,把留在手上较细的呢绒绳捆绑在旁边的一个小枝条上。
"叶哥,绑在那棵小树上多好。"
"不行不行,要隐蔽不被别人发现,不然鱼就没有了。"
叶哥不愧是部队出来的,隐蔽工作做的很好。第二第三个鱼笼交由老师扔。
"准备好了吗?",
"好了",
"一二三,扔"。
鱼笼被远远地扔进了不同的水域。一切都变的轻松起来,后面的事情只有鱼虾说了算。
自然景观
回家的路上,老师异常的兴奋:"叶叔叔,你说这水里是不是有大鱼,刚看到那水面了吗?有鱼在跳和吐泡。明天必须要带上鱼杆来钓鱼。"
"哪里有鱼杆呀?明天去集巿上买吗?"我问,
"不用,用细竹竿就行,竹子有韧性和弹性,我来做。"
"老师,你还会自制鱼杆呀!",
"不知道了吧,我叫什么名字?"
"刘聪",
"哈哈,聪明"。
"明天千万不能忘记,早上赶集要买鱼钓、浮漂、鱼线、鱼食。你想想看,到时候我们会不会钓上一条很大很大的鱼,鱼王。晚餐就是盛大的鱼宴,想想都激动。"老师憧憬着明天。
灿烂和美好在心中开着花,我的眼前似乎有很多很多鱼在争先跳跃。明天将有太多精彩的期待。
?
幸福的祥云在回家的路上飘来飘去,于姐和丽雅不失时机地打来电话,给快乐插上迷路的花絮。发位置共享给她们,她们导航原路返回。见面后大家更是笑成一团。"痴呆了,痴呆了。"这个便成了她们的标签。
剥笋
回到家,正好嫂子在剥春笋,我们自动组成剥笋流水线。也就两道工序,一个人先用刀尽量划开笋表面包裹的硬皮,其余人剥笋。一层一层剥去,露出一节一节鲜嫩光滑的小笋,有的细长,有的短壮,翠的清纯可爱。完全野生的春笋,想一想肉炒笋片,口水都要流出来。剥了一盆笋,它的皮堆成了小山包。
?
晚餐后,大家很有兴致开始随意拍照,嫂子的旗袍展示,端庄大气,丽雅品牌睡衣代理,自然优雅,于姐老师品着黄桃酒,充满情调,叶哥呢?更喜欢饮茶的悠哉。
?
当你把孤独揉成了笑脸,痛苦扭成了麻花,生活就美好起来了。
赶集
赶集
温和善良
早晨天空有些阴沉,不晒,正是赶集的好天气。大家都起来的很早,嫂子是我见过最勤劳的人,我们早上起来时,嫂子已经又抱着一大堆上山砍的春笋回来了。我们快快吃了早餐,叶哥约好的车已经在楼下等我们了,嫂子也很想去,可今天是族里的祭拜活动,她必须去参加。
?
车是带斗的小型货车,搭有棚子,车箱两边是固定结实的长条凳子,社背村比较偏远,这里是司机拉人去集市的第一站,叶哥、于姐、丽雅坐进了驾驶室,我和老师喜欢热闹,坐在后面的车箱里。树木、田野、小路都迅速后退成为远景,路上的颠簸同内心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跳跃,轻松自由是坐在"敞篷车"特有的感觉,如果换作马车是不是更有生活之初的味道。
?
一路上,不断有老乡上车,都是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大家见面相互招呼,他们会留意地看看我们,我们更会认真地看每一个上来的人,他们温和话不多。两边凳子上很快坐满了人,有去集市上买东西的,有拿上自家种的红薯、土豆、艾叶、辣椒、豆角、红葱头、晒的干菜,还有大米、鸡蛋去集市上卖。蔬菜很新鲜,一看就是今天早上采摘的。大家一起聊天,他们说的话我们听不太明白,我们说的话他们也听不太懂,就这样懂和不懂也能开心地聊会。沉默不语时,会有一种伤感袭来,一直赞美的纯朴善良和真诚有时会像刺一样扎在你的心上,不知是不是太长久的远离了它们,远离了它的纯粹。希望他们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
?
集市很热闹,农民自家的东西一小包、一小袋、一小蓝子整齐地摆放在市场的尾巴上,他们坐在自己的小摊后面,同那些大户的商家比,矮小的微不足到。叶哥先去找嫂子交待要买的东西,我们漫无目地的闲逛看热闹。集市上蔬菜水果品种繁多,就本地特有的,当下时令的和自种自卖的农产品,突显出集市土味浓厚的特色。平时舍不得吃,自家种植和饲养的拿出来,赶集日去卖,换钱买回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东西或回到家里数着赚到的钱,他们内心那份满意欢喜你怎么能体会到呢。
?
有一中年妇女主动上来问我们需要买什么,她领我们去买,仔细一看似乎是叶哥村里曾经见过一面的老乡。她领我们东走西看这挑那选,买到的东西既便宜又好,东西买的多了,她又把她手中漂亮的竹蓝让我们使用。她的热情一度让我们对她产生了许多联想,她是不是一个骗子或者是个托?实际上她就是一个好人,一个非常热心真诚实在的好人,我似乎都没有很清楚地记住她的面容,却得到了她最真心的帮助。城市里的套路是不是陷的太深了,失去了单纯世界里人与人最基本的信任。
?
在一家杂货店买了钓鱼的鱼勾、鱼线、浮漂,鱼食没有找到,老师说不用买了,回去挖蚯蚓。
看货
讨价还价
成交
遇上赶集日,不做回卖买,心里是不是不够尽兴。我们把买来的菜呀肉的摆在了老乡地摊的后面,丽雅开始售卖,我远远地这问那瞧地走过来,
"老乡,你这个辣椒多少钱?"
"嗯嗯,你看我的辣椒,早上才摘的,又新鲜又靓,就剩下这一袋了,7元给你",
"老乡,就剩这一袋了,没的挑选,便宜些吧",
"好吧,6.5元给你。"
我满脸的喜悦,掏钱给她。
"我这里还有许多好东西,你看有艾叶、芭蕉、枇杷等,还有这个又新又漂亮的竹蓝也一起卖给你,50元。",这边丽雅说的热闹,谁也没太注意旁边多了个老人家,我拿出钱,正准备讨价还价,忽然听到老人高声对着我说,我一句话也没听懂,一脸懵圈。看到我一脸傻相,老人家更是急了,浓重的家乡话,手也比划起来,我们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周围的人也笑着用家乡话告诉她,我们是在拍小视频闹着玩的。她笑了,笑的很可爱。
?
于姐在录视频的时候,旁边的老乡生意也不做了,个个满脸的笑容看着我们这几个衣着鲜艳的外地人,眼神里充满好奇。
"不行啊,不行,你俩不要见面就笑哈,这条不过,重新拍。还有女主女二换换人哈,我也要上上镜头"于姐兴奋地说。
"好好,于姐演女一号,卖菜的,丽雅你就女二来买菜吧,我来拍视频"。
"演员到位,开始。",
于姐这次坐在了老乡卖菜的摊位上,旁边还有一杆秤,丽雅远远地挑来挑去走过来,到于姐的摊位买起菜来,她俩经过一阵的讨价还价,终于称菜付款,卖买成功。"耶,一条过"。旁边的老乡一直笑呵呵地看着我们。我们玩的随性自由发挥,还真有拍剧的感觉。
?
赶集,对于我们是新鲜,是老乡们见面时的一声问候,是看到农家蔬菜鸡鸭鱼肉在集市上卖买原始的亲切,是一起参与的快乐,没有了这些,赶集也就是一个普通菜巿场的你卖我买。
?
早上集市玩逛的差不多了,心里开始掂记水库里的鱼笼。
?
坐上了早上那辆小货车,司机小哥服务态度极好。平时来集市的绝大多数是老人,他远远看到他们都是跑过去帮拿东西放到车上。回家的路上,他知道每个人在哪里下车,又帮他们把东西拿下去。早上一起来的老乡,卖东西的还在集市上,有几个面熟的老人家在集市上买了些东西,上车回家。仔细想想,老乡们自己舍不得吃的一袋袋菜,就算都卖出去,也卖不上几个钱,去掉来回车费10元,就算午餐自己解决,也剩不下几个钱。挣点血汗钱真是不容易。
?
回到家,叶哥、老师我们一起去叶哥家的山上砍钩鱼用的竹杆。山离家不远,山脚下就有许多竹子,叶哥动作麻利很快砍下三根青竹杆,长度粗细基本符合老师的要求,青竹杆弹韧性不错,老师说唯一缺点就是钩鱼时拿着有些重。我们每人扛一根回家,放在院子里,老师开始制作钓鱼杆,我和叶哥去旁边的池塘边上,在较湿的土地上挖蚯蚓。叶哥铁锹翻开泥土,我看到蚯蚓往泥土里藏,一着急,直接下手抓,第一次抓蚯蚓,还是很怕的,看到这种软体动物总会联想到蛇,抓起来赶紧扔到盆子里,可如果碰到扭动身体有力的蚯蚓,也会吓的尖叫一声扔掉它,知道它绝对不会伤害到你,可内心对蛇的恐惧会映射到它的身上,努力克服,还是遇强则弱,不能说服自己。捉的这些无辜的蚯蚓-鱼的诱饵,最后全部装进了空矿泉水瓶里待用。
?
老师的竹鱼杆也做的很快,竹杆去节枝后,修整的很光滑,不会有毛刺扎手,鱼线,浮漂,鱼钩很快装好,绑鱼钩还是有些技巧和耐心,不小心是会扎到自己的手,老师有一双灵巧的手。
?
云依旧灰色阴沉,走在田野走在山脚,轻风吹来花草的清香,山里的空气很清新舒适。路上遇到熟人听说叶哥去钓鱼,都笑了。路过我身边还听到他们小声笑着说,现在池塘里哪里还有什么鱼呀!
?
"你们猜猜我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叶哥问。
大家猜了半天也没有猜到,"到地方我再揭迷底"叶哥神秘地说。这次活动于姐腿痛,独自留守在家里。
?
我们再次从路边的"洞口"下去。急不可待地先收鱼笼,随着一个两个三个鱼笼缓缓地拖上来,期望的眼睛慢慢缩小成那十几个小虾的跳动。还是有些小成绩,起码俘获了一些虾兵。准备钓鱼了,叶哥拿出神秘的东西,
"马扎,是马扎,还是军队上用的那种马扎。"我们兴奋地叫了起来。
叶哥做事不声不响,很暖心。
丽雅甩勾
坐等鱼上勾
钓鱼开始了,我第一次钓鱼,站在离水面很近的地方,又是斜坡,不小心就有可能滑下去,紧张的不知所措,小风吹起碧绿的水面泛起层层波纹,不断缓缓涌来,我似乎要晕眩在这汪水中,心里暗暗想:"不会吧,看个水也会晕呀!"。努力克制自己去适应,丽雅告诉我,盯着浮漂看,就不会晕了。浮漂在水面上一点红,在粼粼波光中,在绿树倒映的碧水里,时隐时现,有时看着看着就找不到它了,其实它还在那里,是我的视线在水面上飘移。我不是一个好的垂钓者,缺少专注和耐心。
一起等待
老师开心的钩上第一条黄骨鱼
给你们看看我钩的小黄鱼,漂亮不?
老师说去找找有没有更好的钓鱼点。这里是不能沿水的边缘行走,没有路也看不清前后的路面状况,四围是茂密的树,是一丛丛的竹林,脚底是腐烂的叶子和旺盛的野草,只有上到路面去,再寻找另外的"洞口"。不久就听见老师喊叶哥过去,他们先在另一处试钓。没有多长时间就听见他们在上游呼叫我们过去,路上碰到叶哥来接我们,还没到地方就听到老师兴奋激动地叫喊声,
"啊,我钓上鱼了,钓上鱼了,你们快来呀,一条漂亮的黄骨鱼。快来呀,这鱼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呢。",
"真的嘛,我们马上到,马上到了。"大家兴奋地高声回应。
老师激动地肯定在那里欢蹦乱跳,一个人的欢呼怎么听起是一片林子在欢腾,是不是树木花草也兴奋地一起生风摇曳起来了。
?
钓鱼的地方有一小块较平坦,可以站和坐,心里安定踏实了许多。可以钓到鱼,信心大增。潮湿的地方蚊虫多,大家都喷了去蚊虫的花露水。不一会就发现有个勇敢的黑蚂蚁在我身上跑来跑去地玩,赶紧拍到地上去。看地面,很多黑蚂蚁在我们的脚下惊慌穿梭奔跑,我们惊扰到了它们。如果不是我们的闯入或许它们的一生除了天敌外,就按部就班平稳地工作生活。不曾想就这样意外相遇了,破坏了这里原有的平衡,它们无能为力的小世界碰撞到我们决定一切的大世界,是天灾还是人祸呢?即使我们根本没有敌意,它们也都在渺小无形中被碾压。它们个头比平常公园见到的都大,跑起来强健有力速度也快。从体形对比来看,我们确实是它们眼中的超大外来物种。它们无惧无畏,不时爬到我们的腿上咬一口,很痒。叶哥不停地在我们的周围喷洒去蚊虫的花露水,黑蚂蚁明显少了许多,也许闻这味道发晕,回洞里躺着去了,这样更好,减少无心中被踩踏的伤亡。钓鱼,叶哥丽雅都有钓到漂亮的黄色鱼,我们叫它小黄鱼。
下雨?????也要钩鱼??
云越来越厚重,天越来越灰暗。出门时的兴奋点全在钓鱼上,没有人想着要拿上雨伞。看天色,一会儿可能要下雨,叶哥丽雅决定先回去,老师兴致正浓要继续钓鱼,我喜欢看雨中的景,也决定留下。他们走了,瞬间一切都变的非常非常安静下来。对岸浓密的绿色深浅不一形态各异,错落别致,娉婷袅娜依水相映。很快又有鱼来咬钓,浮漂往下沉的一瞬间,老师迅速起杆,钓上一条小黄鱼,是一阵的兴奋,鱼放进装有水的塑料袋里蹦跳着,老师继续稳稳地拿着杆钓鱼,鱼也是很奇怪,像是扎堆来的,不停有鱼咬钓。起钓,鱼饵已经被咬去了一半,鱼跑了。
“野生鱼和饲养的鱼哪种更容易钓上来?”老师问,
“当然是饲养鱼更容易咬钓吧。”我不加思索地回答,
“不对,是野生鱼更容易咬钓,它们天天有一顿没一顿,饥饿会使它们为了生存冒险,很有斗志,而饲养鱼生活优越,每天固定有食吃,遇到危险就会放弃。其实鱼是很聪明的,他们也知道危险的。”没看出来,老师对钓鱼还是很有一套理论。
鱼又来咬钓了,是不是还是那条鱼呢,拉杆,鱼饵又被吃的干干净净了。老师又放上一条蚯蚓,可坐等良久也没见鱼来咬钓,真叫人有些心急了。
“老师,鱼怎么不咬钓了?”
“嗯嗯,那蚯蚓肚子里面泥土太多,肉也太老了,还有就是不漂亮。”,
“不会吧,鱼还会挑漂亮不漂亮呀,我可是第一次听说,真的假的?”,
“真的,蚯蚓要肉嫩白净,最好在鱼钓上还活着,你想鲜嫩的肉,鱼肯定爱吃了。”老师笑的很真诚。可漂亮不漂亮鱼怎么会知道呢?现在我也不清楚老师说的是真是假,不过想想老师的话也有道理。
静
雨花
“嘎嘎嘎”数声野鸭叫
水面上开始淅淅沥沥地落起雨来,树木和竹林帮我们遮挡着雨水,风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平静的水面在雨落下时生出一朵朵“雨花”,不停消失不停繁出,时不时中间还会跳出水泡来炸裂添趣。雨下的四野无声,水面上,一会细密如线,翠烟朦胧,一会大粒跌落,散出大莲小莲叶叶相生相戏,雨停时,水面碧玉温润,整个天空树木丛林湖水蓝绿青,色彩交织浑然一体平静空灵。“嘎嘎嘎”对岸数声野鸭叫,微微含笑静听不语,身后又传来“咯咯咯”很重敲击树木的声音,
“老师你听什么声音?”我小声问,
“是啄木鸟”。
啄木鸟,今天的雨下的是多么的幸运,我们遇到了啄木鸟。很想去看它一眼,没敢动,怕惊飞了它。静静地呆在原地听鸟啄木捉虫,看老师钓鱼。
?
雨下的时大时小,还时而歇息一下,鱼也配合着雨的节奏,有时连着几次来咬钓偷食热闹一会,有时又很久不理不睬。我的鱼杆是样品吗?没有一条鱼来,我说鱼啊,你们也要来我这里晃动一下呀。老师鱼钓的精神倍增,鱼也喜欢老师,总是上钓,难道鱼儿们能看到老师长的很帅吗?同一片天空,同一块土地,同一小片水域,同一丛竹林下,同一鱼饵,俩人站着相距也就一两米左右,结果就是这样不同,这样的天壤地别,不明白为什么?想知道除非鱼出来说话。不钓鱼做一个好帮手一样很开心。彼此也都乐在其中。
?
雨的世界里是空寂无声的世界,内心和万物融和成幽深致远的宁静。不枉做钓鱼人。
?
叶哥冒雨给我们送来了伞。这才发现树林外面的雨下的比较大,我们所在的这一小丛竹林为我们遮挡了大部分的雨水,看到叶哥穿着胶靴雨衣给我们送来两把很大的雨伞,心中是愧疚和温暖。
?
天色也不早了,雨小了许多,老师钓鱼上瘾了,恋恋不舍。山里的雨浓墨重彩后走了,空气格外的清新宜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很舒服,路面上的泥土碎石已经被碾压的很坚硬,不用担心路难走。今天晚上有“黄骨鱼和七条小黄鱼”的诱惑。
包好的粽子
煮熟了
没蒸的艾叶粑粑
蒸熟了
蒸煮同时进行
尝一口
晚餐自由发挥,自然有一盘烧“黄骨鱼和七条小黄鱼”,还做了时令特色的春笋炒肉片、辣椒鸡、鸭、炒青菜,不用细说,留待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去回味回想。嫂子开始准备我们明天回家带的东西,早上砍的一大堆笋嫂子已经剥好,连同昨天的小鲜笋一起焯水沥干。中午嫂子浸泡了糯米、香茹,腌制了切好的五花肉。现在开始煮包粽子用的干竹叶,绿竹叶在沸水中散出阵阵清香。嫂子包的是南方咸肉粽,粽叶里放上糯米再加上腌制好的五花肉、香茹、干虾仁,花生米,嫂子动作麻利,单手草绳绑扎粽子,包的又快又好,丽雅也一起包。我试了几次,为了大家都吃上饱满的肉粽,我还是放弃了。嫂子一会儿就包了五十多个粽子,最后包了一个粽子王,特大号的,说是留给老师吃的。这边放锅里煮粽子,那边又开始做艾叶粑粑,煮艾叶汁和做馅料的前期工作,嫂子都准备好了,我们就是用糯米粉加艾叶草和汁揉面团,揉到软硬适度,切成小团,用手压扁放馅料合上口再压扁成圆形。馅料主要是炒香的花生米碾碎加白糖,每个用竹叶片抹上清油隔开,粑粑是立着放,这样放的多。做法很像北方的炸糕,北方是油炸南方是蒸。做这个相对简单易学,很快大家都上手了,做的也越来越好看有形。蒸煮粽子和粑粑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基本上全部完工到晩上一点左右了,中间嫂子又准备我们带的红薯、红米、红葱头、花生、南瓜每个品种都分开每人一份分装,还有每人一桶花生油。辛苦嫂子了。
娘家照
“土家人”
早上嫂子早早起来做好早餐,分装了小笋、粽子、艾叶粑粑,房子的半角堆的全是我们带回去的东西,吃了早餐,清理收拾所有的东西,搬运到车上,看到拉圾桶旁边还有一扎好的黑袋子,可能昨晚忙的太晚了没去扔拉圾,赶紧拎到楼下去扔。
“这拉圾好重呀!”我边走边说,丽雅看了我一眼。院子外的拉圾桶满了,我只能放在旁边。大家还在装车放行李。车后箱都装满了。嫂子下来说,娟妹没来,你们带回去一份给她,数一数少了一份,丽雅对着我说:“你是不是当拉圾扔了。”我才意识到,赶紧去拎回那袋东西,一打开,真的不是拉圾。全部人都笑的前仰后合,至此“痴呆了”冠名到我头上了。有时人会有一种潜意识的自已坚定认为的“自以为是”。
大包小包装满
满载着娘家“土家人”的土特产,依依惜别,不过我们很快就会同叶哥叶嫂深圳相见。
?
来时夜晚的黑很魔力,还是很想看看它的白天会是怎样的景色,我们放弃了走回家近的路,选择了它的神秘莫测。沿路青山远近相视,我们不断在还原黑夜里走过的路,看到那天那个急转弯了吗?还有这个是颠得我们跳起来的坑,老师记忆深刻。车进入山弯弯的道路,景色更加优美起来。山彰显出它拥有的神力,扯来了雾,浓浓的白色遮挡着一切,有时能见度就一两米左右,无法看清周围,白天的我们在白雾里转山弯或许也在转水,偶尔的浓白里生出点点翠,太美了。说实在的白天有时会比黑夜更加难以捉摸和认知它,当它的白雾比白天的白更浓时,你的世界会变的很窄小,车灯的光线都深受限制,车穿行在白茫之中,画面完全是一辆行驶缓慢的车,闪着朦胧的灯光和前面仅有的黑色路面,其它地方全是留白给你肆意想象。你能感觉到车在急转弯,弯连弯上坡下坡的险,你的视觉里四周几乎就是白色,没有任何黑夜里直观上的冲击力,只有轻飘飘白色迷雾的围困,臆想里的秀美和险峻。前面的路是看不清的白茫,走过的路,路是路迷还是迷。走着走着豁然蓝天白云朗朗天空。我们下车回头再看来路时,不知道浓白的是云还是雾遮挡着山的大部分,山峰青青微露,神威高远,想不到的仙美,难道这就是传说中九重天的样子吗?连回眸一看也充满非凡的吸引力。丽雅激动地舞动双臂沿公路迎着山峰奔走,吓的我们赶紧叫她回来,站在路边远望,惊叹!
我们遇到了白天的白,黑夜的黑,收获了白天比黑夜更多的无所知。无所知才是最迷人的憧憬。
有灵魂的豆腐花
高速服务区休息时去买豆腐花吃,
"我不加糖。"我说,
"不加糖,它就没有了灵魂。"服务生说。
一下就被他这句话震到了。
"不信你试一试。"他继续说,
"那就给它加上灵魂。"我笑着说。
糖与豆花相遇有了甜香,嘴里除了细腻光滑的豆花,还飞出了"咯吱嘎吱"童年快乐的声音。
行走在路上的灵魂是什么?我要安下心来想想。
短暂的假期结束??
这是一段愉快的乡村生活,放下心中的所有,真诚真实的自我放飞。
?
感谢你们!相亲相爱的“土家人”。
?
写的繁琐冗长,想尽量记录下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一切的美好都会安静下来,偶尔的打开,能骚动起你的心田,合上时,是午间茶点后舒心的微笑。
???????????-06-0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